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眼翳执毛模型里边的最关键的部分是什么?
2 基于“眼翳执毛”模型,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不是现出了桌椅板凳、山河大地这些心外之物,而是现出了其实心外没有物,可无明凡夫非误以为心外有物的错觉。对这句法义的正确理解有哪些?
3 基于“眼翳执毛”模型,生了翳病的眼睛中显现的似毛的影,与凡夫误以为存在的眼睛之外的毛,“影”跟“毛”有什么不同?
4 凡夫心是一种分离的认知模式,指什么分离?这种认知模式还有什么名字?
5 为方便的理解“能见”与“所见”,以下哪些类比是课程中出现的?
6 从认知模式来说,凡夫修行的目的可以表述为什么?
7 汉语“转识成智”这四个字,在过去的千百年来难倒了无数英雄好汉,有太多的人皓首穷经,终生以求,可是到死,也没把这四个字搞明白。从最简洁的理解角度,怎么理解“转识成智”?
8 从认知模式的角度来看,圣者之所以是圣者,不是凡夫,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判断题 每题1分;
1 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是现出了其实心外没有物,可无明凡夫非误以为心外有物的错觉。
2 无明的凡夫认为眼睛之外、心之外有毛,这就是增益。
3 执著“似毛的影”误以为是眼睛之外的真“毛”的错觉是有的。
4 “见影之见”与这个“影”是分离的,影就在眼睛外边。
5 在凡夫心中,误以为的毛一定是在能见毛的这个能见之外,也就是能见毛之见与所见之毛是分离的。
6 凡夫心是一种不分离的认知模式,指的就是能认识的“心”与被认识的“物”不是分离。
7 凡夫的修行,就是从凡夫能所分离的认知模式转变为圣者的能所不分离的认知模式。
8 从梵语的角度讲,转识成智就是去掉vi,去掉vijñāna的词头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