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有二即堕分别相中”,只要二就堕入分别相。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二”与“分别”,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法”与“非法”,梵文是dharma和adharma,法与非法就是二,罗婆那王为什么要问这个法与非法的问题?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法与非法,是描述凡夫虚妄分别所行境界差别的一对范畴,经文“有体无体,是实非实”,很好地划分出了法与非法的区别。对于法与非法的区别,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有体无体”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是实非实”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现量就是凡夫依靠感觉器官,对于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以下哪些不属于凡夫的现量?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比量就是基于现量而有比度推理得到的结果。以下哪些是凡夫的比量?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例子,落入了凡夫境界的法与非法的差别范畴?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自相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共相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凡夫虚妄分别所行境界的自相与共相的差别,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1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凡夫虚妄分别所行境界的法与非法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13 很多人以为,非法比法更接近于圣者亲证的真实性。在过去的一千五百多年的佛教传承中,把非法当真实,比比皆是,这是对佛陀教法的最大的误解之一。为什么说这是误解?
14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在《金刚经》中有完全相同的话。对于法与非法,在《金刚经》和《楞伽经》中的法义的区别,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15 佛陀认为法是遍计所执自性,认为法的存在只是错觉,从错觉里的自相,抽象出的所谓的同一性的共相——非法,这个非法,依然还是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