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37/课后自测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37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有二即堕分别相中”,只要二就堕入分别相。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二”与“分别”,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二和分别是凡夫的两大基本特征。
B、二时教法用二谛解构凡夫的二,得圣者的不二。
C、三时教法用唯识解构凡夫的分别,得圣者的无分别。
D、三时教法立足圣者境界讲的分别,是凡夫二的根本原因。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法”与“非法”,梵文是dharma和adharma,法与非法就是二,罗婆那王为什么要问这个法与非法的问题?

A、因为法与非法这对二,是描述凡夫虚妄分别所行境界差别的一对范畴。
B、因为凡夫分别相,都可以用法与非法这对二来表达。
C、因为罗婆那王不理解法与非法,仅仅为自己而向佛陀提问。
D、因为罗婆那王是代众生(包括今天的我们)而向佛陀提问。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法与非法,是描述凡夫虚妄分别所行境界差别的一对范畴,经文“有体无体,是实非实”,很好地划分出了法与非法的区别。对于法与非法的区别,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凡夫认为,凡夫境界的法是有体,非法是无体。
B、凡夫认为,凡夫境界的法是实,非法是非实。
C、凡夫认为,凡夫境界的法是凡夫现量感知到的实在的事物,非法就是凡夫的比量推理的观念。
D、圣者认为,凡夫境界的法是虚妄的,非法比法更虚妄。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有体无体”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体”,梵文是svabhāva,通常译作“自性”,有自性就是存在。
B、法是凡夫的现量感知到的实在的事物,法是有体、有自性,这里的法表示凡夫虚妄分别的存在。
C、“无体”梵文是abhāva,就是不存在、无体性。
D、非法是凡夫的比量推理的观念,非法是无体,这里的非法表示凡夫虚妄分别上的虚妄分别。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是实非实”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实”,梵文是bhautika,就是指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所成的实实在在的存在。
B、“非实”,梵文是abhautika,就是指没有实在的存在性。
C、说凡夫境界的法是实,仅仅是凡夫认为它是实,与圣者的看法正好颠倒。
D、说凡夫境界的非法是非实,仅仅是凡夫认为它是非实,圣者根本不认为有法的存在,何况非法。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现量就是凡夫依靠感觉器官,对于具体事物的直接感知。以下哪些不属于凡夫的现量?

A、看见了桌子。
B、构建牛顿经典力学。
C、构建广义相对论。
D、摸到了椅子。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比量就是基于现量而有比度推理得到的结果。以下哪些是凡夫的比量?

A、根据远处的烟,得出远处有火的结论。
B、根据经验归纳,得出某个科学结论和方程。
C、根据某人的反应,推测出他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
D、根据某个科学归纳总结的结论,预测某些现象的发生。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例子,落入了凡夫境界的法与非法的差别范畴?

A、马与牛
B、兔与兔角
C、自相与共相
D、经验感知与理性抽象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自相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自相就是具有自己的独特特征的相。
B、自相是凡夫现量感知到的实在的事物。
C、自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变化。
D、自相是凡夫境界的法,凡夫认为这个法有体、是实。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共相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共相就是对于不同的事物,推理抽象出的共同的特征。
B、共相就是凡夫比量的结果。
C、共相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变。
D、共相是凡夫境界的非法,凡夫认为这个非法无体、非实。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凡夫虚妄分别所行境界的自相与共相的差别,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自相与共相,是法与非法的差别。
B、自相变化,共相不变。
C、自相是凡夫现量的事物,共相是凡夫比量的抽象。
D、佛法认为,共相与真相无关,共相比自相更虚妄。

1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凡夫虚妄分别所行境界的法与非法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法与非法是一对相待的名言,没有兔,就不可能有兔角的名言,没有自相,就不可能有共相的安立。
B、法是凡夫虚妄分别所致,非法比法更虚妄。
C、现象是自相,是法;本质是共相,是非法。
D、佛法认为自相的法不真实,而共相的非法更远离真实,是增益上的增益,虚妄中的虚妄。

13 很多人以为,非法比法更接近于圣者亲证的真实性。在过去的一千五百多年的佛教传承中,把非法当真实,比比皆是,这是对佛陀教法的最大的误解之一。为什么说这是误解?

A、佛法认为自相的法不真实,共相的非法更不真实,更远离真实。
B、共相非法是增益上的增益,虚妄中的虚妄。
C、佛陀证悟的真实性是彻底地远离自相与共相二边,彻底地泯灭法与非法二边而显现的,所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D、舍法是要舍法与非法这两种法,这是佛教的关键所在,这也是佛法区别于哲学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14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在《金刚经》中有完全相同的话。对于法与非法,在《金刚经》和《楞伽经》中的法义的区别,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A、《金刚经》这句话当中的“法”指的是佛说的法。
B、《楞伽经》这句话当中的“法”指的是凡夫现量感知到的实在的事物。
C、《金刚经》这句话当中的“法”与《楞伽经》这句话当中的“法”的法义是完全相同的。
D、《楞伽经》这句话当中的“非法”指的是凡夫的比量推理的观念。

15 佛陀认为法是遍计所执自性,认为法的存在只是错觉,从错觉里的自相,抽象出的所谓的同一性的共相——非法,这个非法,依然还是错觉。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