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77/内容提要
《楞伽经》导读077
2-15-01常不思议
【本讲内容】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常不思议,自证圣智,第一义境,将无同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作者耶?”佛言:“大慧,非诸外道作者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因自相不成。既因自相不成,以何显示常不思议?大慧,外道所说常不思议,若因自相成,彼则有常,但以作者为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远离有无,自证圣智所行相故有相,第一义智为其因故有因。离有无故,非作者,如虚空、涅槃、寂灭法故,常不思议。是故,我说常不思议,不同外道所有诤论。大慧,此常不思议,是诸如来自证圣智所行眞理。是故,菩萨当勤修学。
内容提要
现在学习《楞伽经》第二品第15段经文。
一、“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常不思议,自证圣智,第一义境,将无同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作者耶?’”
这句经文中的核心词汇是“常不思议”。“常”,梵文是nitya,“永恒不变”的意思。“不思议”,梵文是acintya,动词词根是√cit,是“知道”的意思,acintya就是凡夫不能臆度,凡夫不能理解,这就是“不思议”。
常不思议,就是这个“常”,是不思议的常,就是这里说的常,不是凡夫可以臆度的常。凡夫理解的常,一定是与无常相待的常,因为凡夫一定二。而这里说的不思议的“常”,是凡夫不能计度,远离凡夫的常与无常的二边的“绝待”的常。再强调一遍,所谓这个常是不思议的,就是这个常是绝待之常,不是与无常相待之常,这一点很重要。
这句经文里还有一个词很重要,就是“作者”。“作者”梵文是kāraṇa,词根是√kṛ。kāraṇa和另一个词kārya一同出现时,kāraṇa往往译为“能作”,kārya译为“所作”。kāraṇa译为“因”,kārya译为“果”。在这里实叉难陀,把kāraṇa译为“作者”。
那什么是作者呢?这在第二品第5段经文中有定义。“作者是何?彼计胜性、丈夫、自在、时及微尘为能作者”。这就是印度很多外道,认为凡夫境界是真实存在的,而作者就是印度外道认为的,能产生、能创造出这个真实的凡夫世界的最初始的因,这个最初始的因也叫“第一因”。这个第一因,在印度外道那里,可以表现为能造物的神,也可以表现为组成凡夫世界的基础的物质等等。
这句经文,是大慧菩萨又向佛陀提问了。大慧说,老师啊,您说的如来证得的自证圣智最殊胜境界,是不思议的常,可是外道不是也认为作者也是不思议的常吗?大慧的这个问题就是说,如来自证圣智境界与外道的作者都是“绝待”之常,这没有什么区别嘛!
二、“佛言:‘大慧,非诸外道作者得常不思议。”
佛陀回答说,大慧呀,外道的“作者”根本就达不到“常不思议”,就是外道认为的作者就不可能是“绝待”之常。
三、“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因自相不成。既因自相不成,以何显示常不思议?大慧,外道所说常不思议,若因自相成,彼则有常,但以作者为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
大家注意,外道首先认为凡夫境界是存在的,进而又看到了他们认为存在的这个凡夫境界,在不停地生生灭灭。因此才会出现这个问题,就是这个表现为生生灭灭的凡夫境界,最初是从哪里来的?既然认为生生灭灭的凡夫境界是存在的,那么这个存在就应该有一个产生它或创造它的第一因,就是这个作者,kāraṇa。而外道认为的,这个能够成为凡夫境界的最初始原因的作者,它自己也应该有它的存在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相”。那么作为产生或创造凡夫境界的最初原因的作者的自相,就叫“因自相”,梵文是hetusvalakṣaṇa。
进一步讨论,这个作者的“因自相”,与被作者产生或创造出来的凡夫境界的自相,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作者的“因自相”在凡夫境界之外呢?还是作者的“因自相”在凡夫境界之中呢?只有这两种可能。作者在凡夫境界之外就叫“因自相不成”,作者在凡夫境界之中就叫“因自相成”。这里的“成”,梵文是yukta,这个词一般译为相应、契合、一致。作者在凡夫境界之外,就是作者与被作者的凡夫境界不相应,不一致,就是“因自相不成”。作者在凡夫境界之中,就是作者与被作者的凡夫境界相契合,是一致的,就是“因自相成”。
佛陀说,如果外道声称的作者“因自相不成”,就是作者在凡夫境界之外,那以何显示常不思议?就是作者既然在凡夫境界之外,怎样才能显示出这个作者的绝待之常呢?就是这个作者既然在凡夫境界之外,那这个作者怎么才能在凡夫境界表现出来,让我们都能够认识到它的绝待之常呢?
这里的“以何显示”,梵文是 kenābhivyajyate;其中abhivyajyate,这个词的动词词根,是√añj加前缀abhi和vi。abhivyañj,意思是“表现出来”。《梵英词典》的解释是 to be manifested。如果这个作者不能向我们显示,你就说它是绝待之常,那就太独断了,我们不能接受这个作者的绝待之常。因此,“因自相不成”的作者的常不思议不能成立。
中国道家思想中能够产生这个世界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就是这种“因自相不成”的作者。声称能够创造这个世界而又不被创造的神,也属于这种“因自相不成”的作者。
佛陀说,如果外道声称作者因自相成,就是这个作者就在凡夫境界之中,与凡夫境界一致,而你依然坚持认为它是常,那以作者是世间万法的“因”的这个特点,就决定了这个作者不可能是“常”。因为世间万法,当凡夫认为其中有事物,能成为其他事物产生的“因”的话,这个事物是不可能不变化的。比如妈妈生了孩子,妈妈能不发生变化吗?因此与凡夫境界一致的作者不可能常,更不可能是绝待常。因此,“因自相成”的作者“常不思议不成”。
四、“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远离有无,自证圣智所行相故有相,第一义智为其因故有因。离有无故,非作者,如虚空、涅槃、寂灭法故,常不思议。是故,我说常不思议,不同外道所有诤论。大慧,此常不思议,是诸如来自证圣智所行真理。是故,菩萨当勤修学。”
佛陀评论完外道的作者的常不思议之后,要讲佛法的常不思议了。佛陀说我的第一义的“常不思议”与第一义的“因相”相应、一致,为什么?因为远离“有无”。前面课程讨论过了,远离有无就是远离凡夫境界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生灭;就是认同凡夫心外事物压根无生。因为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所以就没有佛法第一义的常不思议,是否与凡夫境界相应、契合、一致的问题。
佛法第一义的常不思议只与第一义的因相相应、一致。那什么是第一义的因相呢?佛陀说“自证圣智所行相故有相”。第一义的相,就是佛陀自内证得的圣智境界,是远离常与无常二边的绝待常的境界,是不思议常。“第一义智为其因故有因”。第一义“因”就是见道圣者的智慧能见能证。佛法第一义是圣者能见能证,因此,不是独断的推测和猜想。
佛陀说“离有无故,非作者”。大家注意,这7个字至关重要,对应的梵文是bhāvābhāvavigatatvād akṛtaka。这句经文的意思就是,由于远离断除了凡夫境界的有无生灭,也就是证得了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因此佛法的第一义,就不是产生或创造凡夫境界的初始的“因”,就不是产生或创造凡夫境界的“作者”。因为根本不存在的凡夫境界,不需要初始因的作者去产生、去创造。不存在是不需要产生或创造的,大家对此要格外留意。
佛法的常不思议与外道的常不思议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差异,就是是不是“作者”,是不是产生或创造凡夫境界的“因”,这是佛法与外道的分水岭,这是判断佛法与外道的最重要的判据之一。只要你认为有个常不思议,即便你给这个常不思议起个特佛教的名,比如叫“真如”,而你又认为被你起名叫“真如”的,这个你认为的常不思议,能生起凡夫境界;即便你给这个生起,又起一个特佛教的名儿,比如叫“缘起”,就是你起名叫真如的常不思议,缘起了世间万法。这听起来不管多么的像佛法,但这却是不折不扣的外道见。
佛陀说,佛法的第一义如同虚空、涅槃、寂灭法。虚空、涅槃、寂灭,是各乘佛法共许的无为法,是常不思议。佛陀说,所以呀,我说的常不思议,不同于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佛陀继续说,大慧呀,佛法的绝待的常,是如来自内证圣智所行的真如,就是佛法的常不思议,就是圣者证悟的真实性。实叉难陀译为“真理”,梵文是tathatā,就是“真如”。因此,佛陀说,大慧呀,菩萨们应该修行,以圣智证入如来常不思议自内证境界。
梵汉经文
atha khalu mahāmatir bodhisattvo mahāsattvo bhagavantam etad avocat nityam acintyaṃ ca bhagavatā pratyātmāryagatigocaraṃ paramārthagocaraṃ ca prabhāṣitam | nanu bhagavaṃs tīrthakarā api nityācintyavādinaḥ kāraṇānām bhagavān āha na mahāmate tīrthakarāṇāṃ kāraṇasya nityācintyatāṃ prāpnoti | tat kasya hetos tīrthakarāṇāṃ mahāmate nityācintyaṃ na hetusvalakṣaṇayuktam | yasya mahāmate nityācintyaṃ na hetusvalakṣaṇayuktam tat kathaṃ kenābhivyajyate nityam acintyam iti nityācintyavādaḥ punar mahāmate yadi hetusvalakṣaṇayuktaḥ syān nityaṃ kāraṇādhīnahetulakṣaṇatvān nityam acintyaṃ na bhavati | mama tu mahāmate paramārthanityācintyaṃ paramārthalakṣaṇahetuyuktaṃ bhāvābhāvavigataṃ pratyātmāryādhigamalakṣaṇatvāl lakṣaṇavat paramārthajñānahetutvāc ca hetumad bhāvābhāvavigatatvād akṛtakākāśanirvāṇanirodhadṛṣṭāntasādharm yān nityam | ata etan mahāmate tīrthakaranityācintyavādatulyaṃ na bhavati | nityācintyataiveyaṃ mahāmate tathāgatānāṃ pratyātmāryajñānādhigamatathatā | tasmāt tarhi mahāmate bodhisattvena mahāsattvena nityācintyapratyātmāryajñānādhigamāya yogaḥ karaṇīyaḥ ||
【求譯】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說常,及不思議自覺聖趣境界,及第一義境界。世尊,非諸外道所說常不思議因緣耶?”佛告大慧:“非諸外道因緣得常不思議。所以者何?諸外道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議不因自相成者,何因顯現常不思議?復次,大慧!不思議若因自相成者,彼則應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議不成。大慧!我第一義常不思議,第一義因相成,離性非性,得自覺相[1]故有相,第一義智因故有因。離性非性故,譬如無作、虛空、涅槃、滅盡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議論。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議,諸如來自覺聖智所得。是故,常不思議自覺聖智所得,應得修學。
【菩譯】爾時聖者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說常不可思議法,內身證聖境界法第一義[2]法。世尊!外道亦說常不可思議因果。此義云何?”佛告聖者大慧菩薩言:“大慧!諸外道說常不可思議因果不成。何以故?大慧!諸外道說常不可思議,非因自相相應故。大慧!諸外道說常不可思議,若因自相不相應者,此何等法?何等法了出?是故外道不得言常不可思議。復次,大慧!諸外道說常不可思議者,若因自相相應者,應成無常不可思議,以有因相故;是故不成常不可思議。大慧!我說常不可思議,第一義常不可思議,與第一義相因果相應,以離有無故;以內身證相故;以有彼相故;以第一義智因相相應,以離有無故;以非所作故,與虛空涅槃寂滅譬喻相應故;是故常不可思議。是故,大慧!我說常不可思議,不同外道常不可思議論。大慧!此常不可思議,諸佛、如來、應、正遍知實是常法,以諸佛聖智內身證得故;非心、意、意識境界故。大慧!是故菩薩摩訶薩應當修行常不可思議內身所證聖智行法。
【實譯】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所說常不思議,自證聖智,第一義境,將無同諸外道所說常不思議作者耶?”佛言:“大慧!非諸外道作者得常不思議。所以者何?諸外道常不思議因自相不成。旣因自相不成,以何顯示常不思議?大慧!外道所說常不思議,若因自相成,彼則有常,但以作者爲因相故,常不思議不成。大慧!我第一義常不思議,第一義因相成,遠離有無,自證聖智所行相故有相,第一義智爲其因故有因。離有無故,非作者,如虛空、涅槃、寂滅法故,常不思議。是故,我說常不思議,不同外道所有諍論。大慧!此常不思議,是諸如來自證聖智所行眞理。是故,菩薩當勤修學。
【求译】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及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得自觉相[3]故有相,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得修学。
【菩译】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不可思议法,内身证圣境界法第一义[4]法。世尊!外道亦说常不可思议因果。此义云何?”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诸外道说常不可思议因果不成。何以故?大慧!诸外道说常不可思议,非因自相相应故。大慧!诸外道说常不可思议,若因自相不相应者,此何等法?何等法了出?是故外道不得言常不可思议。复次,大慧!诸外道说常不可思议者,若因自相相应者,应成无常不可思议,以有因相故;是故不成常不可思议。大慧!我说常不可思议,第一义常不可思议,与第一义相因果相应,以离有无故;以内身证相故;以有彼相故;以第一义智因相相应,以离有无故;以非所作故,与虚空涅槃寂灭譬喻相应故;是故常不可思议。是故,大慧!我说常不可思议,不同外道常不可思议论。大慧!此常不可思议,诸佛、如来、应、正遍知实是常法,以诸佛圣智内身证得故;非心、意、意识境界故。大慧!是故菩萨摩诃萨应当修行常不可思议内身所证圣智行法。
【实译】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说常不思议,自证圣智,第一义境,将无同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作者耶?”佛言:“大慧!非诸外道作者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因自相不成。既因自相不成,以何显示常不思议?大慧!外道所说常不思议,若因自相成,彼则有常,但以作者为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远离有无,自证圣智所行相故有相,第一义智为其因故有因。离有无故,非作者,如虚空、涅槃、寂灭法故,常不思议。是故,我说常不思议,不同外道所有诤论。大慧!此常不思议,是诸如来自证圣智所行真理。是故,菩萨当勤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