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2
个编辑
小 (导入1个版本) |
|||
第27行: | 第27行: | ||
既然空的对象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是凡夫以为的存在而圣者认为不存在。那么引申一下,就是圣者认为的存在就不在空的范畴,圣者以为的存在不是空的对象。佛陀三时教法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是圣者以为的存在,因此阿赖耶识不是空的对象,不能空。因此在三时教法里,如果说空只能空外境,就是空那个毛。但是造成凡夫误以为有毛的这个机制,这个阿赖耶识不能空。因此在三时教法里,空外境不空心识。这是唯识的特点,是唯识的殊胜。 | 既然空的对象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是凡夫以为的存在而圣者认为不存在。那么引申一下,就是圣者认为的存在就不在空的范畴,圣者以为的存在不是空的对象。佛陀三时教法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是圣者以为的存在,因此阿赖耶识不是空的对象,不能空。因此在三时教法里,如果说空只能空外境,就是空那个毛。但是造成凡夫误以为有毛的这个机制,这个阿赖耶识不能空。因此在三时教法里,空外境不空心识。这是唯识的特点,是唯识的殊胜。 | ||
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导致凡夫误以为心外有物,而凡夫误以为心外有物的虚妄分别又在阿赖耶识熏习下杂染种子。杂染种子的熏习与现行,确实让凡夫误以为有凡夫境界的存在,所以才说它是杂染,不是清净。怎么办?“转”——转染成净。 | |||
三时教法安立阿赖耶识,首先就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外境(毛)根本不存在。对这个根本不存在的外境,在三时教法里,空它都是多余的。在三时教法里外境不存在,而凡夫非误以为外境存在的这个错觉,这个虚妄分别存在。因此在三时教法里要做的就是把错觉转为正觉,把分别转为无分别,这就是转染成净,就是转识成智。注意是“转”不是“空”。只能转,不能空。 | 三时教法安立阿赖耶识,首先就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外境(毛)根本不存在。对这个根本不存在的外境,在三时教法里,空它都是多余的。在三时教法里外境不存在,而凡夫非误以为外境存在的这个错觉,这个虚妄分别存在。因此在三时教法里要做的就是把错觉转为正觉,把分别转为无分别,这就是转染成净,就是转识成智。注意是“转”不是“空”。只能转,不能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