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04/课后自测”的版本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讨论 | 贡献
第143行: 第143行:
|type="{}" coef="1"}
|type="{}" coef="1"}
{ 五法 }{ 三自性 }{ 八识 }{ 二无我 }
{ 五法 }{ 三自性 }{ 八识 }{ 二无我 }
{《楞伽经》的第一品,叫罗婆那王劝请品,这是《楞伽经》什么部分?(  )
|type="{}" coef="2"}
+序分
-正宗分
-流通分
-
{这部《楞伽经》就是罗婆那王请佛所说,这一品主要记述了什么?(  )
|type="{}" coef="2"}
-佛到楞伽城说法的原因
+罗婆那王请佛说法的劝请过程
-介绍说法的听众
-介绍说法的地点
{一部完整的佛经的开头是什么?(  )
|type="{}" coef="2"}
-“一时”
-没有固定的开头
-以地点开头
+“如是我闻”
{ “如是我闻”的梵文evaṃ mayā śrutam,翻译成白话是?(  )
|type="{}" coef="2"}
-我听说了
-我曾经听闻
+被我如此这般的听说过的
-有人告诉我
{《楞伽经》佛陀说法的地点是在哪里?
|type="{}" coef="2"}
-祇树给孤独园
-鹿野苑
+摩罗耶山顶的楞伽城
-娑竭罗龙宫
{比丘指的是?(  )
|type="{}" coef="2"}
+佛陀的出家弟子
-佛陀的长随众
-皈依佛陀的人
-托钵乞食的出家人
{一部佛经里边,如果说今天的听众里边有菩萨,那往往就意味着这部经讲的是什么佛法?(  )
|type="{}" coef="2"}
-人天乘
-小乘
+大乘
-根据听众的问题来决定
{对“识”的划分,为什么会有八个识、三个识、两个识,这么多种划分方法?(  )
|type="{}" coef="2"}
-佛陀说法要对机。
-佛陀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划分方法。
-“识”是变化无常的,有时是八个,有时是三个,有时是两个。
+都是从识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的不同的功能上进行划分的而已。
{什么是佛陀三时教法的支柱,是佛陀三时教法体系的骨架?(  )
|type="{}" coef="2"}
-四重二谛
+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
-权便中观
-究竟中观
{学习唯识会入海算沙的原因是什么?(  )
|type="{}" coef="2"}
-发愿真诚。
+没有搞清楚佛法的体系,没有抓住佛法的教理体系的纲领。
-纠结为枝枝节节的末节。
-没有学好二时教法。
{佛陀三时教法的纲领就是什么?(  )
|type="{}" coef="2"}
-破增益、补损减。
-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这个道理。
-三自性。
+“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四个道理。
{《楞伽经》这部经非常的殊胜,为什么?(  )
|type="{}" coef="2"}
-因为讲经的地点楞伽城非常殊胜。
-因为请法的人是罗婆那王,身份庄严。
-因为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都在楞伽城讲法。
+因为这部经一开张,就把佛陀的三时教法的教理体系的纲领讲出来了。


</quiz>
</quiz>
BK、BW、FW、JC、JM、L2、L4、LF、LK、MAIN、QA、V0、VF、ZY、行政员用户查核员评论管理员界面管理员监督员管理员、writer
4,762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