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有唯名/自测”的版本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大小无更改 、 2021年2月20日 (六) 20:58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导入1个版本)
讨论 | 贡献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第21行: 第21行:
+C、名言总是不代表它自己,要代表另外一个事物。
+C、名言总是不代表它自己,要代表另外一个事物。
-D、名言和其他事物没有什么不同,也是一种事物。
-D、名言和其他事物没有什么不同,也是一种事物。
||名言也是一种事物,但是名言这种事物,之所以叫“名言”,与其他别的事物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总是不代表自己,总是要代表别的事物。比如说,我说“杯子”,那么当大家听到“杯子”这个声音的时候,你绝不是联想到“杯”“子”这样两个频率上的声音而已,一定往桌子上去寻找那个能够盛水的容器。我说“杯子”,你联想的不是“杯子”这个音声本身,而联想到的是桌子上盛水的那个容器。“杯子”这个音声是个名言,总是不代表它自己,要代表另外一个事物。这个“杯子”、这个名言叫作“能诠”。
||名言也是一种事物,但是名言这种事物,之所以叫“名言”,与其他别的事物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总是不代表自己,总是要代表别的事物。比如说,我说“杯子”,那么当大家听到“杯子”这个声音的时候,你绝不是联想到“杯”“子”这样两个频率上的声音而已,一定往桌子上去寻找那个能够盛水的容器。我说“杯子”,你联想的不是“杯子”这个音声本身,而联想到的是桌子上盛水的那个容器。“杯子”这个音声是个名言,总是不代表它自己,要代表另外一个事物。这个“杯子”、这个名言叫做“能诠”。


{当说“杯子”的时候,那么当大家听到“杯子”这个声音的时候,往往会联想到什么?(  )
{当说“杯子”的时候,那么当大家听到“杯子”这个声音的时候,往往会联想到什么?(  )
第37行: 第37行:
+C、能指
+C、能指
-D、所指
-D、所指
||这个“杯子”、这个名言叫作“能诠”。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
||这个“杯子”、这个名言叫做“能诠”。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


{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它总是要去代表的那个东西,被称为什么?(  )
{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它总是要去代表的那个东西,被称为什么?(  )
第45行: 第45行:
+C、所指
+C、所指
-D、能指
-D、能指
||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它总是要去代表的那个东西,叫作“所诠”。所诠,佛教里也叫作“义”,梵文是“artha”,这个名字所指的那个对象,叫“实义”。当我们运用一个名言的时候,我们凡夫心中一定有这个名言所指的那个事物。
||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它总是要去代表的那个东西,叫做“所诠”。所诠,佛教里也叫做“义”,梵文是“artha”,这个名字所指的那个对象,叫“实义”。当我们运用一个名言的时候,我们凡夫心中一定有这个名言所指的那个事物。


{以下对“名言”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以下对“名言”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第51行: 第51行:
-A、“名言假有”这是第四重二谛的胜义谛。
-A、“名言假有”这是第四重二谛的胜义谛。
-B、名言是一种事物,它仅代表它自己。
-B、名言是一种事物,它仅代表它自己。
+C、名言也叫作“能诠”。
+C、名言也叫做“能诠”。
+D、“杯子”这个声音就是名言,总是不代表自己,要代表别的事物。
+D、“杯子”这个声音就是名言,总是不代表自己,要代表别的事物。
||名言也是一种事物,但是名言这种事物,之所以叫“名言”,与其他别的事物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总是不代表自己,总是要代表别的事物。比如说,我说“杯子”,那么当大家听到“杯子”这个声音的时候,你绝不是联想到“杯”“子”这样两个频率上的声音而已,一定往桌子上去寻找那个能够盛水的容器。我说“杯子”,你联想的不是“杯子”这个音声本身,而联想到的是桌子上盛水的那个容器。“杯子”这个音声是个名言,总是不代表它自己,要代表另外一个事物。这个“杯子”、这个名言叫作“能诠”。
||名言也是一种事物,但是名言这种事物,之所以叫“名言”,与其他别的事物有什么不同呢?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总是不代表自己,总是要代表别的事物。比如说,我说“杯子”,那么当大家听到“杯子”这个声音的时候,你绝不是联想到“杯”“子”这样两个频率上的声音而已,一定往桌子上去寻找那个能够盛水的容器。我说“杯子”,你联想的不是“杯子”这个音声本身,而联想到的是桌子上盛水的那个容器。“杯子”这个音声是个名言,总是不代表它自己,要代表另外一个事物。这个“杯子”、这个名言叫做“能诠”。


{ 下面对“所诠”的解释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 下面对“所诠”的解释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
|type="[]" coef="2"}
|type="[]" coef="2"}
+A、所诠,佛教里也叫作“义”,梵文是“artha”。
+A、所诠,佛教里也叫做“义”,梵文是“artha”。
+B、当我们运用一个名言的时候,我们凡夫心中一定有这个名言所指的那个事物。那个事物就叫作“所诠”。
+B、当我们运用一个名言的时候,我们凡夫心中一定有这个名言所指的那个事物。那个事物就叫做“所诠”。
-C、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它总是要去代表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那个东西就叫作“所诠”。
-C、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它总是要去代表一个真实存在的东西,那个东西就叫做“所诠”。
+D、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这个名字所指的那个对象,叫“实义”,也叫作“所诠”。
+D、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这个名字所指的那个对象,叫“实义”,也叫做“所诠”。
||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它总是要去代表的那个东西,叫作“所诠”。所诠,佛教里也叫作“义”,梵文是“artha”,这个名字所指的那个对象,叫“实义”。当我们运用一个名言的时候,我们凡夫心中一定有这个名言所指的那个事物。
||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它总是要去代表的那个东西,叫做“所诠”。所诠,佛教里也叫做“义”,梵文是“artha”,这个名字所指的那个对象,叫“实义”。当我们运用一个名言的时候,我们凡夫心中一定有这个名言所指的那个事物。


{凡夫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
{凡夫的思维特点是什么?(  )
第69行: 第69行:
-C、假有唯名
-C、假有唯名
-D、名言假有
-D、名言假有
||所诠,佛教里也叫作“义”。当我们运用一个名言的时候,我们凡夫心中一定有这个名言所指的那个事物。
||所诠,佛教里也叫做“义”。当我们运用一个名言的时候,我们凡夫心中一定有这个名言所指的那个事物。


{第四重二谛的世俗谛是第三重二谛的胜义谛,为了凸显只剩下名言,把它略作调整,叫“假有唯名”。(  )
{第四重二谛的世俗谛是第三重二谛的胜义谛,为了凸显只剩下名言,把它略作调整,叫“假有唯名”。(  )
第83行: 第83行:
||通过前三重二谛的学习,佛陀已然把我们解构得只剩下点儿名言了。
||通过前三重二谛的学习,佛陀已然把我们解构得只剩下点儿名言了。


{“能诠”,佛教里也叫作“义”,梵文是“artha”。(
{“能诠”,佛教里也叫做“义”,梵文是“artha”。(
|type="()" coef="1"}
|type="()" coef="1"}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所诠,佛教里也叫作“义”,梵文是“artha”,这个名字所指的那个对象,叫“实义”。
||所诠,佛教里也叫做“义”,梵文是“artha”,这个名字所指的那个对象,叫“实义”。


{“名言”,与其他事物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总是不代表自己,总是要代表别的事物。(  )
{“名言”,与其他事物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它总是不代表自己,总是要代表别的事物。(  )
第101行: 第101行:
||我说“杯子”,那么当大家听到“杯子”这个声音的时候,你绝不是联想到“杯”“子”这样两个频率上的声音而已,一定往桌子上去寻找那个能够盛水的容器。我说“杯子”,你联想的不是“杯子”这个音声本身,而联想到的是桌子上盛水的那个容器。“杯子”这个音声是个名言,总是不代表它自己,要代表另外一个事物。
||我说“杯子”,那么当大家听到“杯子”这个声音的时候,你绝不是联想到“杯”“子”这样两个频率上的声音而已,一定往桌子上去寻找那个能够盛水的容器。我说“杯子”,你联想的不是“杯子”这个音声本身,而联想到的是桌子上盛水的那个容器。“杯子”这个音声是个名言,总是不代表它自己,要代表另外一个事物。


{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它总是要去代表的那个东西,叫作“所诠”。(
{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它总是要去代表的那个东西,叫做“所诠”。(
|type="()" coef="1"}
|type="()" coef="1"}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它总是要去代表的那个东西,叫作“所诠”。
||名字总不代表自己,总要去代表别的事物,它总是要去代表的那个东西,叫做“所诠”。


</quiz>
</quiz>


<noinclude>[[Category:金刚经精华自测]]</noinclude>
<noinclude>[[Category:金刚经精华自测]]</noinclude>
BK、BW、FW、JC、JM、L2、L4、LF、LK、MAIN、QA、V0、VF、ZY、行政员用户查核员评论管理员界面管理员监督员管理员、writer
4,762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