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2
个编辑
小 (Admin移动页面JC:楞伽经导读026/课后自测至楞伽经导读026/课后自测,不留重定向)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
||
第58行: | 第58行: | ||
||证真如是怎样的境界?圣者证悟真实性是不能完全准确地用凡夫分别境界的语言来描述,但在三时教法里,既然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所以不能精确描述,也要勉强、近似地描述。在《楞伽经》后边的经文里就有一些对证真如境界的描述。比如“prabhāvaṃ adhigacchati”(P257-无常品第三),实叉难陀就译为“逮自在威光”,就是证得自在的有威力的大光明。三时教法里就是用凡夫可以理解的这个光明,来近似地诠表证真如的境界。因此我们经常在经典中看到“如来藏光明”这样的表述。圣者境界证真如的智慧与智慧证得的真如,两者不是分离的,是不二的。如来藏光明,不是心外的光明,其实就是自心的光明。只有通过唯识,解构凡夫的心外境界,证得的如来藏光明才会是心上的光明,而不落入凡夫分别见。 | ||证真如是怎样的境界?圣者证悟真实性是不能完全准确地用凡夫分别境界的语言来描述,但在三时教法里,既然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所以不能精确描述,也要勉强、近似地描述。在《楞伽经》后边的经文里就有一些对证真如境界的描述。比如“prabhāvaṃ adhigacchati”(P257-无常品第三),实叉难陀就译为“逮自在威光”,就是证得自在的有威力的大光明。三时教法里就是用凡夫可以理解的这个光明,来近似地诠表证真如的境界。因此我们经常在经典中看到“如来藏光明”这样的表述。圣者境界证真如的智慧与智慧证得的真如,两者不是分离的,是不二的。如来藏光明,不是心外的光明,其实就是自心的光明。只有通过唯识,解构凡夫的心外境界,证得的如来藏光明才会是心上的光明,而不落入凡夫分别见。 | ||
{ | {有些佛教教派认为如来藏应该不属于三时教法,因此单独安立了一个大乘教法体系,叫做如来藏体系。他们认为如来藏体系是二时、三时之外的第三个大乘佛教体系,叫做四时,而且认为四时是超越二时和三时教法的独立体系。这种观点在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以及在佛教学术界都有流传,而且趋势越来越强。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上述观点是不被赞同和认许的。为什么?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A、《解深密经》只有三时判教,大乘佛法只有二时、三时两个体系,如果再判出个四时,在佛经中没有依据。 | +A、《解深密经》只有三时判教,大乘佛法只有二时、三时两个体系,如果再判出个四时,在佛经中没有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