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三阶段特征”的版本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51字节 、 2021年2月26日 (五) 18:53
无编辑摘要
讨论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五位三阶段特征=
=五位三阶段特征=
==大乘修行五位==
{{JM:大乘修行五位图表}}
==五位二分法==
==五位二分法==
{{JM:大乘修行五位二分法图表|五位二分法}}
{{JM:大乘修行五位二分法图表}}
♦ 五位的二分法,它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区分凡夫与圣者,区分凡圣的作用。凡夫与圣者的重要差别就是凡夫分别,圣者无分别。
♦ 五位的二分法,它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区分凡夫与圣者,区分凡圣的作用。凡夫与圣者的重要差别就是凡夫分别,圣者无分别。
==五位三分法==
==五位三分法==
参考:{{JM:大乘修行五位二分法和三分法图表|大乘修行五位二分法和三分法图表}}
♦ 在《楞伽经》当中,为了细致表达修行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用的最多的是五位的“三分法”,就是把整个修行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见道位作为第一个分水岭之外,再在修道位的七地到八地之间划一道分界线。因此,从凡夫到成佛的整个修行阶段,有两个转折点:
♦ 在《楞伽经》当中,为了细致表达修行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用的最多的是五位的“三分法”,就是把整个修行过程分成三个阶段。见道位作为第一个分水岭之外,再在修道位的七地到八地之间划一道分界线。因此,从凡夫到成佛的整个修行阶段,有两个转折点:
* 第一个转折点,就是见道位。
* 第一个转折点,就是见道位。
第31行: 第37行:
* 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注意这里是真实性,不是真实。这个真实性就起名叫“真如”。  
* 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注意这里是真实性,不是真实。这个真实性就起名叫“真如”。  
* 八地以上的菩萨修行就是亲证真如,《楞伽经》中叫做攀缘真如。
* 八地以上的菩萨修行就是亲证真如,《楞伽经》中叫做攀缘真如。
==参考:五位三分法图表==
{{JM:五位三分法(三大阿僧祇劫)}}


==总结==
==总结==
第42行: 第51行:
* 无似相——无ābhāsa,而由七地登八地。
* 无似相——无ābhāsa,而由七地登八地。


==参考:五位三分法图表==
{{JM:五位三分法(三大阿僧祇劫)}}


<noinclude>
<noinclude>
[[Category:三时教法法义精华]]
[[Category:三时教法法义精华]]
</noinclude>
</noinclude>
BK、BW、FW、JC、JM、L2、L4、LF、LK、MAIN、QA、V0、VF、ZY、行政员用户查核员评论管理员界面管理员监督员管理员、writer
4,762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