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05/内容提要”的版本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imported>Yinxuefeng 小 (导入1个版本) |
楞伽经导读>Admin |
||
第1行: | 第1行: | ||
'''《楞伽经》导读005''' | '''《楞伽经》导读005''' | ||
'''1-01-02 境界自心现''' | '''1-01-02 境界自心现''' | ||
'''内容提要''' | '''内容提要''' | ||
'''核心点:''' | '''核心点:''' | ||
1、三时教法的核心:“境界自心现”。 | 1、三时教法的核心:“境界自心现”。 | ||
第12行: | 第13行: | ||
3、凡夫和圣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见道。 | 3、凡夫和圣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见道。 | ||
内容提要: | |||
'''一、三时教法的核心:“境界自心现”''' | '''一、三时教法的核心:“境界自心现”''' | ||
第27行: | 第28行: | ||
'''二、大乘修行五位:''' | '''二、大乘修行五位:''' | ||
[[文件:005大乘修行5位.png|1024px|缩略图|中|替代=|无]] | |||
大乘修行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证道位。 | 大乘修行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证道位。 | ||
第42行: | 第45行: | ||
6、五个修行阶段分为两类: | 6、五个修行阶段分为两类: | ||
一类是:资粮位、加行位和修道位,都可以用一个线段来表示,因为它是一个渐修的过程。 | |||
第二类是:见道位和证道位,都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因为它是刹那的顿证,不是渐进的过程。 | 第二类是:见道位和证道位,都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因为它是刹那的顿证,不是渐进的过程。 | ||
第53行: | 第56行: | ||
3、佛陀告诉我们,圣者的心的行处是真如。真如是圣者、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凡夫见不着,只有圣者能见、能证。能见和能证是两件事,见到真如和最终证得真如是有区别的。 | 3、佛陀告诉我们,圣者的心的行处是真如。真如是圣者、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凡夫见不着,只有圣者能见、能证。能见和能证是两件事,见到真如和最终证得真如是有区别的。 | ||
[[Category:净名百科]] | [[Category:净名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