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2
个编辑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
|||
第1行: | 第1行: | ||
====[[ | ====[[四弘誓愿]]==== | ||
大乘佛法的一个要害,就是发菩提心—世俗谛菩提心跟胜义谛菩提心。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世俗谛菩提心再作一个解读。所谓发世俗谛菩提心,在佛教里也叫做“发愿心”。那么世俗谛菩提心的根本愿心是什么?是“四弘誓愿”,四个弘大的誓愿。哪四个?“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 |||
“众生无边誓愿度”,一个发大乘心的人,按照《金刚经》讲,“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啊!所以众生虽是无边,但是我要发愿度尽一切众生。 | “众生无边誓愿度”,一个发大乘心的人,按照《金刚经》讲,“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所有一切众生之类啊!所以众生虽是无边,但是我要发愿度尽一切众生。 | ||
第10行: | 第10行: | ||
“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经过修行,要度一切众生成就无上的佛道,这是大乘佛法世俗谛菩提心的根本愿心。 | “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经过修行,要度一切众生成就无上的佛道,这是大乘佛法世俗谛菩提心的根本愿心。 | ||
四弘誓愿也叫做“通愿”,也叫做“共愿”,是修行大乘佛法的人、誓愿成就无上菩提的众生都要发的愿。那么世俗谛菩提心,还有别愿,也就是具体到不同的修行者,除了要发四弘誓愿这样的共愿之外,还要发自己区别于其他众生的愿,叫做“别愿”。举个例子: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尊佛,叫阿弥陀佛;这尊佛在末法时期,与我们娑婆众生有着大因缘。释迦牟尼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里边告诉我们,末法时期度众生的一条大法船,就是阿弥陀佛的法门。我特别希望日后有机缘共同学习一下《无量寿经》,非常重要。 | |||
{{:弥陀别愿}} | {{:弥陀别愿}} | ||
{{:药师别愿}} | {{:药师别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