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5
个编辑
第260行: | 第260行: | ||
+它的梵文evaṃ mayā śrutam,意思是“被我如此这般的听说过的”。 | +它的梵文evaṃ mayā śrutam,意思是“被我如此这般的听说过的”。 | ||
+因为这是佛陀的教诲,“如是我闻”是结集佛经的最根本的原则。 | +因为这是佛陀的教诲,“如是我闻”是结集佛经的最根本的原则。 | ||
- | -佛陀授权了阿难这些弟子,在日后结集他经典的时候,对他的教诲进行改革、改变、发展。 | ||
+看到“如是我闻”,就知道下边记述的都是当时老师讲课的真实场景、真实教诲,要生信。 | +看到“如是我闻”,就知道下边记述的都是当时老师讲课的真实场景、真实教诲,要生信。 | ||
+我们作为末法时期的后世弟子,对佛陀言教的学习也应该秉持着“如是我闻”这样一个基本精神。 | +我们作为末法时期的后世弟子,对佛陀言教的学习也应该秉持着“如是我闻”这样一个基本精神。 | ||
第266行: | 第266行: | ||
||佛陀没有授权阿难这些弟子,在日后结集他经典的时候,对他的教诲进行改革、改变,老师没有授权。 | ||佛陀没有授权阿难这些弟子,在日后结集他经典的时候,对他的教诲进行改革、改变,老师没有授权。 | ||
{ “如是我闻,一时……”对这句话中“一时”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 {“如是我闻,一时……”对这句话中“一时”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就是有那么一个时候。 | +就是有那么一个时候。 | ||
-因忘记了佛陀讲法的具体日期,所以都用“一时”代替。 | -因忘记了佛陀讲法的具体日期,所以都用“一时”代替。 | ||
-“一时”这两个字,需要讲三个月才能讲明白。 | -“一时”这两个字,需要讲三个月才能讲明白。 | ||
+ 用“一时”,这是印度人的习惯。 | +用“一时”,这是印度人的习惯。 | ||
+在佛教,他认为时间是虚妄的,没有必要执著着那个具体的时刻。 | +在佛教,他认为时间是虚妄的,没有必要执著着那个具体的时刻。 | ||
-“一时”不表示时间,而是有其他更深层的法义。 | -“一时”不表示时间,而是有其他更深层的法义。 | ||
||“一时”,就是有那么一个时候,没有写某年某月某日。佛经都是“一时”,为什么?第一,这是印度人的习惯。第二,特别在佛教,他认为时间是虚妄的,没有必要执著着那个具体的时刻。 | ||“一时”,就是有那么一个时候,没有写某年某月某日。佛经都是“一时”,为什么?第一,这是印度人的习惯。第二,特别在佛教,他认为时间是虚妄的,没有必要执著着那个具体的时刻。 | ||
{ 佛经中经常出现“菩萨摩诃萨”,以下对“菩萨摩诃萨”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佛经中经常出现“菩萨摩诃萨”,以下对“菩萨摩诃萨”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这个菩萨可以示现为出家,也可以示现为在家。 | +这个菩萨可以示现为出家,也可以示现为在家。 | ||
+ | +听众里边有菩萨,那往往就意味着这部经讲的是大乘佛法。 | ||
+ 菩萨摩诃萨通常指八地以上的大菩萨。 | +菩萨摩诃萨通常指八地以上的大菩萨。 | ||
+ 菩萨摩诃萨善知境界自心现义。 | +菩萨摩诃萨善知境界自心现义。 | ||
||略。 | ||略。 | ||
{ 对“识”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 { 对“识”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 广说这个识有八个,所以叫八识。 | +广说这个识有八个,所以叫八识。 | ||
+略说可以说有三个。 | +略说可以说有三个。 | ||
+也可以说有两个。 | +也可以说有两个。 | ||
第296行: | 第296行: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五法 | +五法 | ||
+ 三自性 | +三自性 | ||
- 二谛 | -二谛 | ||
+八识 | +八识 | ||
- 究竟中观 | -究竟中观 | ||
+ 二无我 | +二无我 | ||
||略。 | ||略。 | ||
第315行: | 第315行: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相 | +相 | ||
+ 名 | +名 | ||
+妄想 | +妄想 | ||
+正智 | +正智 | ||
第324行: | 第324行: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遍计所执自性 | +遍计所执自性 | ||
+ 依他起自性 | +依他起自性 | ||
-自性空 | -自性空 | ||
+圆成实自性; | +圆成实自性; | ||
第331行: | 第331行: | ||
{关于“闻法不厌足”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 {关于“闻法不厌足”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 十地菩萨都给我们示现要听佛说法,我们就更没有理由不听法,不读经。 | +十地菩萨都给我们示现要听佛说法,我们就更没有理由不听法,不读经。 | ||
- | -对于已经听过的经,可以不去听。 | ||
+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听法听够了,听足了,其实远远不够。 | +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听法听够了,听足了,其实远远不够。 | ||
+ 同一部经,要反复的熏习,不要嫌多。 | +同一部经,要反复的熏习,不要嫌多。 | ||
+ | +不要自以为懂了法义了就不听闻正法熏习佛法,忘记熏习正法、骄傲自满是学佛的障碍。 | ||
||其实这是十地菩萨给我们这些凡夫的示现,也就是作为十地菩萨都示现来听佛说法。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整个的佛法的修行的历程当中,我们必须闻法不厌足,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听法听够了,听足了,其实远远不够,十地菩萨都给我们示现要听佛说法,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听法,不读经。 | ||其实这是十地菩萨给我们这些凡夫的示现,也就是作为十地菩萨都示现来听佛说法。这就告诉我们,作为整个的佛法的修行的历程当中,我们必须闻法不厌足,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听法听够了,听足了,其实远远不够,十地菩萨都给我们示现要听佛说法,而我们没有理由不听法,不读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