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08/课后自测”的版本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导入1个版本)
楞伽经教材>Admin
第31行: 第31行:


<quiz display=simple >
<quiz display=simple >
{五法指的是哪五种法?(  )(多选)
|type="[]" coef="2"}
+相
+名
+妄想
-空性
+正智
+如如
{三自性指的是哪三种自性?(  )(多选)
|type="[]" coef="2"}
+遍计所执自性
+依他起自性
-空性
+圆成实自性
{在《解深密经》里边,把佛陀老人家一生的完整教法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三个相对独立的名言系统,分别起名叫什么?(多选)
|type="[]" coef="2"}
+初时
+二时
+三时


{下面哪一个不是佛陀的别名?
{下面哪一个不是佛陀的别名?
第46行: 第68行:
-十二缘起法
-十二缘起法


{佛陀给楞伽城的罗婆那王,所要讲的“自所得圣智证法”,不属于下列哪一修行境界。
{佛陀给楞伽城的罗婆那王要讲的“自所得圣智证法”,不属于下列哪一修行者境界?
|type="()" coef="2"}
|type="()" coef="2"}
-十地菩萨
-十地菩萨
第53行: 第75行:
-圣位菩萨
-圣位菩萨


{什么是圣者呢?是(  )之后,从初地菩萨到证道位的成佛,这个阶段的修行者就叫做圣者。
{在大乘菩萨什么位之后的修行者叫做圣者?
|type="()" coef="2"}
|type="()" coef="2"}
-资粮位
-资粮位
第60行: 第82行:
-修道位
-修道位


{《楞伽经》中所说的“境界自心现”,这个“心”既表示凡夫心,也表示圣者心。这个圣者心在《楞伽经》中给了它一个新的名字,叫(  ),这是圣者心,梵文是jñāna。
{《楞伽经》中所说的“境界自心现”,这个“心”既表示凡夫心,也表示圣者心。圣者心在《楞伽经》中起了一个新的名字,梵文是jñāna,汉译翻译是?
|type="()" coef="2"}
|type="()" coef="2"}
+智
+智
第88行: 第110行:
-既不能表示凡夫心也不能表示圣者心。
-既不能表示凡夫心也不能表示圣者心。


{下面哪句对《楞伽经》出现的“境界自心现”的立足点理解是正确的?
{关于凡夫心和圣者心,从三时教法的立足点来讲,下面哪个理解是正确的?
|type="()" coef="2"}
|type="()" coef="2"}
-立足于凡夫境界,在凡夫境界能领受、测度圣者心。
-立足于凡夫境界,在凡夫境界能领受、测度圣者心。
-立足凡夫心,就可以见真如。
-立足凡夫心,就可以见真如。
-立足圣者境界,圣者心也无法见到凡夫心。
-立足圣者境界,圣者心也无法见到凡夫心。
+立足于凡夫境界,在凡夫境界根本无法领受、测度圣者心。
+立足于圣者境界,在凡夫境界根本无法领受、测度圣者心。


{为什么二时教法说“心不可得”,三时教法说“心的显现”?
{为什么二时教法说“心不可得”,三时教法说“心的显现”?
第115行: 第137行:
-因为中观错,唯识对。
-因为中观错,唯识对。
-因为中观对,唯识错。
-因为中观对,唯识错。
{楞伽经中,圣者心的行处是指(    )。
|type="()" coef="2"}
+真如
-空性
-缘生性空
-假如
{“境界自心现”的第一重含义,佛陀说是凡夫误以为心外的这些真实的存在,其实只是心的显现,它不是真实的心外存的存在,这个错误是(  )。
|type="()" coef="2"}
-破增益
-补损减
+增益
-损减
{凡夫除了增益的错误之外,佛陀说凡夫还犯了第二个错误,这个错误就是不承认圣者、佛陀证悟的真实性,这个错误是(  )。
|type="()" coef="2"}
-增益
+损减
-空不干净凡夫境界
-认同圣者境界真实存在
{从纲领上讲,整个佛法讲哪两件事?
|type="()" coef="2"}
+破增益和补损减
-增加和减少
-主观和客观
-内在和外在
{凡夫学习佛法的重头戏是(  )
|type="()" coef="2"}
-禅定
-磕大头
+破增益
-补损减


</quiz>
</quiz>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