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二谛”的版本间差异

删除231字节 、 2020年12月17日 (四) 15:38
导入1个版本
(导入1个版本)
楞伽经导读>Admin
(导入1个版本)
第1行: 第1行:
='''净名百科'''=
==[[四重二谛]]==
==[[纵向判教]]==
[[二时教法]]
==[[横向判教]]==
[[破增益]]
==法义诠释==
 
龙树说佛陀为众生说法,是依据二谛的模式而宣说的。二谛就是两条道理,那这两条道理是什么呢?一个叫作“世俗谛”,另一个,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成“第一义谛”,更多时候被称为“胜义谛”。
龙树说佛陀为众生说法,是依据二谛的模式而宣说的。二谛就是两条道理,那这两条道理是什么呢?一个叫作“世俗谛”,另一个,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成“第一义谛”,更多时候被称为“胜义谛”。


第13行: 第7行:


二谛是一个模式,是一步步地递进解构我们凡夫的模式。那么构建几重二谛是相对合理的呢?佛教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论典,叫《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第六十四卷里有“四俗一真”;玄奘大师糅译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论典叫《成唯识论》,《成唯识论》第九卷有“四重胜义”。所以在印度的这些论师在构建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模式时,解构模式往往是建立四重模式。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佛教里有个三论宗—三论宗是依据三部论典建立的宗派,这三部论典就是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龙树的弟子提婆的《百论》,三论宗是汉传佛教中最试图来传达般若经真实法义的宗派。在三论宗中有一个大祖师,叫吉藏,吉藏大师讲二谛的时候,把二谛构建成四重二谛。所以大家看印度的祖师跟中国的佛教祖师,都试图建立四重二谛。那么我们效仿这些古德,也把二谛构建成四重二谛。也就是经过四重二谛,佛陀把我们凡夫的见解,解构到趋向智者的境界。
二谛是一个模式,是一步步地递进解构我们凡夫的模式。那么构建几重二谛是相对合理的呢?佛教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论典,叫《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第六十四卷里有“四俗一真”;玄奘大师糅译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论典叫《成唯识论》,《成唯识论》第九卷有“四重胜义”。所以在印度的这些论师在构建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模式时,解构模式往往是建立四重模式。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佛教里有个三论宗—三论宗是依据三部论典建立的宗派,这三部论典就是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龙树的弟子提婆的《百论》,三论宗是汉传佛教中最试图来传达般若经真实法义的宗派。在三论宗中有一个大祖师,叫吉藏,吉藏大师讲二谛的时候,把二谛构建成四重二谛。所以大家看印度的祖师跟中国的佛教祖师,都试图建立四重二谛。那么我们效仿这些古德,也把二谛构建成四重二谛。也就是经过四重二谛,佛陀把我们凡夫的见解,解构到趋向智者的境界。
[[Category:二时教法]]
[[Category:二时教法]]
[[Category:教理体系]]
[[Category:教理体系]]
[[Category:二时教法法义精华]]
[[Category:金刚经导读]]
[[Category:金刚经导读]]
[[Category:净名百科]]
[[Category:净名百科]]
[[Category:楞伽经导读]]
[[Category:楞伽经导读004]]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词汇扩展]]
[[Category:百科词条]]
[[Category:中文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