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灭无常”的版本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521字节 、 2020年12月17日 (四) 15:38
导入1个版本
楞伽经导读>Admin
(导入1个版本)
第1行: 第1行:
大乘佛法的前行法,[[四重二谛]]第一组二谛所摄。
=====[[生灭无常]]=====


凡夫认为凡夫境界有事物存在,佛陀对持有这样观点的凡夫做大幅妥协,对治凡夫说[[无常无我]]。
凡是略微听闻过一点儿佛法的人都听说过“无常”这个词。我们今天对无常做一个非常精细的分析。佛法讲无常,是有层次的。


生灭无常的法义是大乘方便法,前提是认为凡夫境界有事物存在,只不过是说即使认为事物存在,那么事物必然的归宿也只能是走向坏、灭。
小乘法讲的无常是什么?概括为四个字:“生住异灭”。一个事物产生了,产生之后,会保持一段稳定的状态,叫“住”。但是这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不可能永远保持的,要“异”,异就是变化,要向灭亡的方向转化。通过异的过程最终一定是“灭”,灭就是死亡。所以小乘讲无常,讲的是生住异灭的无常,是说一个生了的事物,它毕竟得灭,今天不灭明天灭,明天不灭后天灭,后天还没灭,不定哪天就得灭,不可能不灭。所以小乘佛法讲无常,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常,是一个生了的东西毕竟得灭。我们在生活中听佛教徒说:“哇!老张昨天去世了,上礼拜还跟我一起吃饭,昨天晚上突然心肌梗塞死了,哎呀!人生无常啊!”佛教徒经常有这样的感叹。佛教徒这种感叹,是从小乘佛法讲的无常上的感叹。


基于无常说的无我,此时的含义是,无常的事物必然也不具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自性]])。
佛陀的二时教法,出现了第二个层次的无常。二时教法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讲无常,不是“生住异灭”的无常,是“当生即灭”的无常—不是生出来可以安住一段时间,然后不断地转化,最终一定得灭,而是生了就灭,生的那一时刻就是灭的那一时刻,“当生即灭”。这是佛陀二时教法前两重二谛讲的无常,叫作当生即灭的无常。二时教法前两重二谛所讲的无常,比小乘佛法讲的无常,要彻底得多,要精彩得多。但是要注意,不管是小乘佛法讲的生住异灭的无常,还是佛陀二时教法前两重二谛讲的当生即灭的无常,这两重无常有个共同的特点,这两个层次说无常,都是一个事物生了而又灭了,即便是佛陀二时教法前两重二谛讲当生就灭了,但毕竟还是生了。所以这两个层次讲无常,可以概括为叫“生灭无常”。生灭无常不是大乘佛法要讲的无常。所以前面强调,如果只讲到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大乘佛法的门儿还没入呢!


佛陀在给这样的众生说法时,往往以缘生作为解构的说法方便,说缘生是为说[[无生]]
[[Category:二时教法]]
 
[[Category:教理体系]]
事物的生起需要条件的聚合,失去条件,剥离掉条件,事物的存在性无处安立,因此缘生的事物其实并没有真正产生。
[[Category:二时教法法义精华]]
 
[[Category:金刚经导读]]
生灭无常的极限是[[当生即灭灭不待因]]
[[Category:净名百科]]
[[Category:中印百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