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恒河沙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净名百科
恒河里的沙子,形容数量多。
法义诠释
恒河,是印度非常著名的一条河,佛陀他老人家就是在恒河边说法。那么恒河有个特点,就是沙子非常的细小。
维基百科
恒河沙或恒河砂(Gangā-Nadī-Vālukā;The Ganges River Sand),佛教经典中常以恒河(玄奘译为殑伽河)里的砂石细碎且数量之多比喻数之极多,是一类数量用词[1];也作恒沙[2]、殑伽河沙、殑伽沙、弶伽河沙[3]、恒伽沙等。
概论
譬喻
恒河(गङ्गा Gangā),为印度五大河之一,发源于西藏的喜马拉雅雪山,向东南流,注入孟加拉湾。其源高且远,其河宽且长,河中的沙,又细又多,超过世界诸多河流,又因为是天竺(古印度)诸国的共同的圣河,为大家所悉知悉见,所以佛说法时,常以恒河沙譬喻极多之数[4],有“像恒河的砂子这么多”的意思,为概数表述。
数量单位
恒河沙亦为印度大数之一,恒河沙作为数量单位,其具体为多少,依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有著不同的说法,到现在人们仍然对其的解释有分歧。通常指1052(现行)到1056的数量值。除了“恒河沙”,又有“十恒河沙”、“百恒河沙”、“千恒河沙”三个单位。
后随佛教引入中国,为中国古数学所用;也进入了汉语成语。「恒河沙数」便是指数值大不可数。
参见
注释
- ↑ 《佛学大辞典》【恒河沙】:(譬喻)Gangā-nad-vālukā,略称恒沙。恒河沙之数,譬物之多也。智度论七曰:「问曰: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过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等?答曰:恒河沙多,余河不尔。复次是恒河是佛生处,游行处,弟子现见,故以为喻。复次诸人经书皆以恒河为福德吉河,若入中洗者,诸罪垢恶皆悉除尽。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识知,故以恒河沙为喻。复次余河名字屡转,此恒河世世不转,以是故以恒河沙为喻,不取余河。」
- ↑ 《[佛学大辞典]》【恒沙】:(譬喻)恒河沙之略。(参见:恒河沙)。【又】台宗所立三惑中尘沙之惑亦云恒沙。净名经三观玄义上曰:「见思恒沙无明之惑。
- ↑ 《[佛学大辞典]》【弶伽河沙】:(譬喻)(参见:恒河沙)
- ↑ 《智度论》七曰:「问曰: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过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等?答曰:恒河沙多,余河不尔。复次是恒河是佛生处,游行处,弟子现见,故以为喻。复次诸人经书皆以恒河为福德吉河,若入中洗者,诸罪垢恶皆悉除尽。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识知,故以恒河沙为喻。复次余河名字屡转,此恒河世世不转,以是故以恒河沙为喻,不取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