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福慧双修

净名百科

大乘佛法修行的根本是智慧,与之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福德。在佛教里对智慧与福德的关系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把智慧比喻成一条鱼,养育它的是水,这条鱼如果想要不死,就不能离开水,而大乘佛法认为,养育智慧的鱼的水就是福德。既要修福德,也要修智慧。在二时教法权便中观四重二谛的第二重二谛的法义层次上,一个修行大乘佛法的人,每当见到众生有苦难的时候,世俗谛要求他,在他内在的悲心的驱使下,必须切实对众生施予帮助,因为只有在这个切实的行为之下,才能增长福德,而福德是养育智慧的鱼的水。没有福德的水,智慧的鱼会干枯死的,可见在世俗谛上必须修福德,因为智慧离不开福德的滋养,这是世俗谛菩提心的要求。然而作为一个修行大乘佛法的人,在切实的行六度度众生的那一当口,他在胜义谛上要观:性空、无我,要观能布施的菩萨是空,被布施的东西是空,布施的过程依然是空,在空上行布施,布施了还得当没布施,这增长着智慧,这是胜义谛菩提心的要求。佛陀给我们指引的修行的法门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双修。悲心和福德是世俗谛菩提心的要求,智慧是胜义谛菩提心的要求。成佛就是福德和智慧的圆满,所以佛陀叫“两足尊”。


参见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