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空性与唯识性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净名百科
空性与唯识性是两套相对独立的学修体系,不能混讲:二时教法讲空性,三时教法讲唯识性。空性与唯识性最大的区别是讲法的立足点不同。空性是佛陀立足于凡夫境界而讲法,唯识性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安立的阿赖耶识。空性与唯识性的区别是定义不同:空性是凡夫境界的一切法以根本不存在为基本特征。唯识性是凡夫以为心外的存在圣者认为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虚妄分别。空性与唯识性区别是解构模式不同:二时教法安立空性破增益,用四重二谛来对治凡夫二边,进而泯灭二边而证空性,即以缘起无生,现证空性来破增益。三时教法安立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来破增益,引导凡夫证唯识性,即以藏识缘起,现证唯识性来破增益。空性与唯识性是两条相对独立的大乘佛法入手修行路径。空性与唯识性两条路径选择其一即可入手修行。空性与唯识性的区别是:空性是远离有无相待的绝待的无,唯识性的唯识是圣者能见的一分真实。空性与唯识性共同点在于,就破增益而言,空性与唯识性在解构凡夫境界的彻底性上绝没有丝毫不同。空性与唯识性仅仅是佛陀为解构凡夫境界安立的工具、善巧。不要把空性与唯识性当作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来理解。严格地讲证空性和证唯识性都是见道登地的前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