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佛陀的三时教法,凡夫的能所分离的认知模式,叫做分别。以下哪些是对“分别”的正确理解?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虚妄分别”的表述,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3 有人认为,只要不对所见之人做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美丑善恶的判断,就叫不分别。这是把分别给等同于凡夫的判断了,这是巨大的误解。基于佛陀的三时教法,以下哪些是对分别的巨大误解?
4 从佛陀的三时教法来讲,修行的核心就是转识成智。以下对转识成智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佛陀三时教法的核心修行,以下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6 依照经文“一切诸法,性皆如是,唯是自心分别境界”,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7 依照经文“无有能见,亦无所见,无有能说,亦无所说”,以下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8 依照经文“见佛闻法,皆是分别,不起分别,是则能见”,以下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学习了“唯识无境”的法义,以下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关于“唯识”这个道理,以下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11 基于“眼翳执毛”模型,生了翳病的眼睛中显现的似毛的影,与凡夫误以为存在的眼睛之外的毛,“影”跟“毛”有什么不同?
12 为方便的理解“能见”与“所见”,以下哪些类比是课程中出现的?
13 从认知模式的角度来看,圣者之所以是圣者,不是凡夫,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判断题 每题1分;
1 从佛陀的三时教法来讲,修行的核心就是从凡夫的分别的识转为圣者的无分别的智。
2 凡夫的特点是:只要是凡夫就一定分别,只要在分别就一定是凡夫。
3 “唯识”这个道理想告诉我们凡夫世界只是虚妄分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4 “唯识无境”可理解为:只有内在的心识,没有心识之外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