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佛陀在回答罗婆那王的问题时,讲了凡夫虚妄分别所行境界的法与非法差别之相,以及诸修行者修观行时,自智所证境界亦复见有差别之相,而后作为对比,佛陀开始讲述如来境界,依照经文“楞伽王,彼诸佛法皆离分别,已出一切分别戏论,非如色相,唯智能证,为令众生得安乐故而演说法。以无相智说名如来,是故如来以智为体,智为身故,不可分别,不可以所分别。”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如来境界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2 依照经文,如来住于无分别的智,为令众生得安乐才分别说法,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说法也是分别,既然也是分别,应如何正确理解佛说的法呢?
3 依照经文,“以无相智说名如来,是故如来以智为体。智为身故,不可分别,不可以所分别,不可以我、人、众生相分别。”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什么是如来呢?
4 依照经文,“何故不能分别?以意识因境界起,取色形相,是故离能分别,亦离所分别”,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为什么佛无分别?
5 依照经文,“楞伽王,譬如壁上彩画众生无有觉知,世间众生悉亦如是,无业无报”,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6 依照经文,“诸法亦然,无闻无说”及前文,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7 经文“楞伽王,世间众生犹如变化,凡夫外道不能了达”中,“变化”的梵文是nirmita,更准确的翻译是“幻化”。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何正确理解这句经文的法义?
8 依照经文,“楞伽王,能如是见,名为正见。若他见者,名分别见”及前文,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怎样才算是正见呢?
9 依照经文,“由分别故,取著于二”,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10 依照经文,“法与非法唯是分别。由分别故,不能舍离,但更增长一切虚妄,不得寂灭”,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11 依照经文,“寂灭”就是“一缘”,而“一缘者是最胜三昧,从此能生自证圣智,以如来藏而为境界”,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什么是“一缘”呢?
判断题 每题1分;
1 在种子熏现模型中,种子现行kṛ,kṛ熏习种子,种子依kṛ而起,kṛ依种子而起,种子与kṛ都是依对方而起,故名“依他起”,这就是胜义因果。
2 种子熏现模型和眼翳执毛模型,告诉我们立足于圣者境界回看凡夫境界,只是一场虚妄分别,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3 佛陀安立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安立阿赖耶识,目的就是补损减。
4 阿赖耶识是众生生死轮回的精神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