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阿赖耶识虚妄分别种种习气灭,即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根识”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2 依照经文“阿赖耶识虚妄分别种种习气灭,即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阿赖耶识中虚妄分别熏习下的杂染种子灭”,能达到此种境界的是谁?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二时教法“心境俱空”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三时教法“心识不空”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6 许多学习中观的人,认为“中观”的“心境俱空”是了义的,“唯识”的“空外境不空心识”是不了义的,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何正确评价这个观点?
7 “中观”与“唯识”在解构凡夫境界的彻底性上没有区别,只是解构的方法路径不同而已,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历史上,学者们所持的“中观”与“唯识”的对立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造成“中观”和“唯识”对立关系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历史上,学者们所持的“中观”与“唯识”的融通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对“中观”与“唯识”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判断题 每题1分;
1 阿赖耶识中虚妄分别熏习下的杂染种子灭了,表现为分别功能的前六识也就灭了,这句话是佛陀三时教法体系中,指导修行的纲领性表达。
2 阿赖耶识中虚妄分别熏习下的杂染种子灭了,杂染种子的现行也就灭了,这就是“相续灭”。
3 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的区别,中观“心境俱空”属于“空宗”,唯识“心识不空”属于“有宗”,“空有二宗”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佛教界精英们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
4 修行可以分为“五次第”:第一次第,修小乘声闻法;第二次第,修唯识;第三次第,修自续中观;第四次第,修应成中观;第五次第,修他空见如来藏。
5 小乘佛法是修大乘佛法的基础,中观是修唯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