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62/内容提要

《楞伽经》导读062

2-08-02识三缘合生?

内容提要

一、“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焦种不能生牙,此亦如是。若蕴、界、处法已、现、当灭,应知此则无相续生,以无因故,但是自心虚妄所见”。

佛陀先做了两个比喻。第一,破碎的瓦罐就没有瓦罐的功能。第二,烧焦的种子就不能发芽。其实很多事物也符合这个道理。佛陀说,见到蕴、界、处存在,而又坏灭,不管是过去灭、现在灭,还是未来灭,总之是先存在后坏灭。其实这只是自心分别的显现,根本就没有蕴、界、处产生的原因。蕴、界、处产生而又坏灭的这个相续,这件事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这句经文就是,佛陀在评论前边的外道,之所以会信受有心外事物存在,而后又会坏灭的“破坏断灭论”,就是因为外道不知道,凡夫所见的心外蕴、界、处的产生与坏灭的相续现象,其实只是自心分别的显现,并没有心外蕴、界、处的真实产生的原因。讲到这里有人会争辩说,心外蕴、界、处难道真的不存在吗?不存在,为什么我会感受到它的存在呢?比如,我看见了这张桌子,你说桌子不存在?我表示怀疑。问题就是,什么是“我看见了这张桌子”?对于这个问题,佛法与外道有根本不同的观点。

二、“复次,大慧,若本无有,识三缘合生,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所做事业悉空无益”。

佛陀说,大慧啊,有人认为原本没有识,识是以三种缘的和合而才发生作用的。哪三种缘?在后边《楞伽经》第三品中有答案。这三种缘分别是ātman、indriya和artha 。

第一,ātman,通常译为“我”,就是生命的内在的精神主体。我看见了这张桌子,总得有个我,总得有个能看的精神主体。人可以看,猫狗牛马可以看,石头就不能看,因为石头就没有内在的精神主体。

第二,indriya,通常译为“根”,就是指生命体的感觉器官,比如眼根、耳根等等。我看见了这张桌子,除了有内在精神主体之外,还得有眼睛这个感觉器官。盲人就是眼睛这个感觉器官不健全,所以就看不到这张桌子。

第三,artha,通常译为“义”,就是所指的对象的意思,也译为“境”。我看见了这张桌子,总得有个被我看到的桌子的存在。这张桌子就是境,就是外境,就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心外的事物。

“识三缘合生”,就是我、根、境这三个缘相合,就产生了识的作用;就是有一个能看的“我”这个精神主体,又有健康的“眼睛”这个感觉器官,还有一个眼睛之外能够被眼睛看到的“桌子”,这三个条件都具备了,这三个条件相合,就产生了“我看见了这张桌子”。“看见”这个眼识的作用,就这样生起了。

大家听了这个我、根、境三缘相合产生识的说法,你觉得有道理吗?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个我、根、境和合产生识的说法是很有道理的。可是看佛陀是怎么评论的,佛陀说,如果我、根、境三缘和合能够产生“识”的作用的话,那乌龟也能长出毛,那沙子也能榨出油,可是乌龟根本没有毛,沙子无论如何榨不出油。因此,佛陀的意思就是我、根、境和合能生起识的作用,这是绝对没有可能的。

“汝宗则坏,违决定义”,你自立的这个观点不能成立,必定不能成立。

“所做事业悉空无益”,持这样的观点,则会导致这些“说有无者”的修行事业没有意义,没有结果。“说有无者”,就是认为心外有事物存在的人。 从上面的经文看,佛陀是坚决不认同我、根、境三缘和合生起识的观点。佛陀认为识是怎样生起的呢?后边有经文专门论述,再过几讲就可以讲到,暂且不论。

三、“大慧,三合为缘是因果性可说为有,过、现、未来从无生有,此依住觉想地者,所有理教及自恶见熏习余气,作如是说”。

佛陀说,大慧啊,以三缘和合而有识的作用建立的这个说法,是依据有因果相,依据他们的教理,依据他们自己的邪见熏习,在他们的计度思辨上,而宣说的过去、现在、未来有实有的事物从无到有的产生相。简单的解释就是信受三缘和合的人,一定认为有心外的实有的事物,从无到有产生了。

四、“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见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佛陀说,大慧啊,那些愚痴凡夫被恶见吞噬,被邪见迷惑,他们没有智慧,却声称在宣说一切胜妙的法。

五、“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妄计非有及有于因果外显现诸物”,到“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这是在讲外道修行者,不能“了境如幻,自心所现”,执著心外有事物存在,执著蕴、界、处的生灭而成“破坏断灭论”。他们误以为我、根、境三缘和合而生起诸识,这是因为他们都只是基于凡夫的计度思辨,没有亲证到圣者证悟的真实,他们把“无智”当成了“智慧”。

下边的经文,就是讲如何“了境如幻,自心所现”,讲能够“了境如幻,自心所现”而导致的佛法的修行境界,非常重要。

梵汉经文

punar aparaṃ mahāmate vikalpabhavatrayaduḥkhavinivartanam ajñānatṛṣṇākarmapratyayavinivṛttiṃ svacittadṛśyamāyāviṣayānudarśanaṃ bhāṣiṣye | ye kecin[1] mahāmate śramaṇā vā[2] brāhmaṇā vābhūtvā śraddhā hetuphalābhivyaktidravyaṃ ca kālāvasthitaṃ pratyayeṣu ca skandhadhātvāyatanānām utpādasthitiṃ cecchanti bhūtvā ca vyayam te mahāmate saṃtatikriyotpādabhaṅgabhavanirvāṇamārgakarmaphalasatyavināśocchedavādino bhavanti | tat kasya hetor yad idaṃ pratyakṣānupalabdher ādyadarśanābhāvāt | tadyathā mahāmate ghaṭakapālābhāvo ghaṭakṛtyaṃ na karoti nāpi dagdhabījam aṅkurakṛtyaṃ karoti | evam eva mahāmate ye skandhadhātvāyatanabhāvā niruddhā nirudhyante nirotsyante svacittadṛśyavikalpadarśanāhetutvān nāsti nairantaryapravṛttiḥ ||


【求譯】“復次,大慧!妄想三有苦滅,無知、愛、業、緣滅,自心所現幻境隨見,今當說。大慧!若有沙門、婆羅門,欲令無種有種因果現及事時住,緣陰、界、入生住,或言生已滅。大慧!彼若相續、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業、若果、若諦,破壞斷滅論。所以者何?以此現前不可得及見始非分故。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種不作牙事。如是,大慧!若陰、界、入性已滅、今滅、當滅。自心妄想見,無因故,彼無次第生。

【菩譯】“復次,大慧!汝今諦聽,我爲汝說虛妄分別以爲有物,爲斷三種苦。何等爲三?謂無知愛業因緣滅,自心所見如幻境界。大慧!諸沙門婆羅門作如是說:‘本無始生依因果而現。’復作是說:‘實有物住,依諸緣故,有陰、界、入、生、住、滅,以生者滅故。’大慧!彼沙門婆羅門說:‘相續體本無始有,若生若滅若涅槃若道若業若果若諦。’破壞諸法是斷滅論,非我所說。何以故?以現法不久當可得故;不見根本故。大慧!譬如瓶破不得瓶用。大慧!譬如燋種不生芽等。大慧!彼陰、界、入是滅,過去陰、界、入滅,現在未來亦滅。何以故?因自心虛妄分別見故。大慧!無彼陰、界、入相續體故。

【實譯】“大慧!我今當說,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現,則滅妄想三有苦及無知愛業緣。大慧!有諸沙門、婆羅門,妄計非有及有於因果外顯現諸物,依時而住,或計蘊、界、處依緣生住,有已卽滅。大慧!彼於若相續、若作用、若生、若滅、若諸有、若涅槃、若道、若業、若果、若諦,是破壞斷滅論。何以故?不得現法故,不見根本故。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燋種不能生牙,此亦如是。若蘊、界、處法已、現、當滅,應知此則無相續生,以無因故,但是自心虛妄所見。


【求译】“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所以者何?以此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燋种不作牙事。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无因故,彼无次第生。

【菩译】“复次,大慧!汝今谛听,我为汝说虚妄分别以为有物,为断三种苦。何等为三?谓无知爱业因缘灭,自心所见如幻境界。大慧!诸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说:‘本无始生依因果而现。’复作是说:‘实有物住,依诸缘故,有阴、界、入、生、住、灭,以生者灭故。’大慧!彼沙门婆罗门说:‘相续体本无始有,若生若灭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诸法是断灭论,非我所说。何以故?以现法不久当可得故;不见根本故。大慧!譬如瓶破不得瓶用。大慧!譬如燋种不生芽等。大慧!彼阴、界、入是灭,过去阴、界、入灭,现在未来亦灭。何以故?因自心虚妄分别见故。大慧!无彼阴、界、入相续体故。

【实译】“大慧!我今当说,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想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妄计非有及有于因果外显现诸物,依时而住,或计蕴、界、处依缘生住,有已即灭。大慧!彼于若相续、若作用、若生、若灭、若诸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是破坏断灭论。何以故?不得现法故,不见根本故。大慧!譬如瓶破不作瓶事,又如燋种不能生牙,此亦如是。若蕴、界、处法已、现、当灭,应知此则无相续生,以无因故,但是自心虚妄所见。


yadi punar mahāmate abhūtvā śraddhā vijñānānāṃ[3] trisaṃgatipratyayakriyāyogenotpattir abhaviṣyad asatām api mahāmate kūrmaromnām utpattir abhaviṣyat sikatābhyo vā tailasya | pratijñāhānir niyamanirodhaś ca mahāmate prasajyate kriyākarmakaraṇavaiyarthyaṃ ca sadasato bruvataḥ | teṣām api mahāmate trisaṃgatipratyayakriyāyogenopadeśo vidyate hetuphalasvalakṣaṇatayātītānāgatapratyutpannāsatsallakṣaṇāstitāṃ yuktyāgamais tarkabhūmau vartamānā svadṛṣṭidoṣavāsanatayā nirdekṣyanti | evam eva mahāmate bālapṛthagjanāḥ kudṛṣṭidaṣṭā viṣamamatayo ’jñaiḥ praṇītaṃ sarvapraṇītam iti vakṣyanti ||


【求譯】“大慧!若復說無種有種識三緣合生者,龜應生毛,沙應出油,汝宗則壞,違決定義。有種無種說有如是過,所作事業悉空無義。大慧!彼諸外道說有三緣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過去、未來、現在有種無種相。從本已來成事相承覺想地轉,自見過習氣,作如是說。如是,大慧!愚癡凡夫惡見所害,邪曲迷醉,無智妄稱一切智說。

【菩譯】“大慧!若本無始生依三法生種種識者,龜毛何故不生?沙不出油?汝之所立決定之義是卽自壞,汝說有無,說生所成因果亦壞。大慧!若如是依三法因緣,應生諸法因果自相,過去現在未來有無諸相譬喻,及阿含自覺觀地依自見薰心,作如是說。大慧!愚癡凡夫亦復如是,惡見所害邪見迷意,無智妄稱一切智說。

【實譯】“復次,大慧!若本無有,識三緣合生,龜應生毛,沙應出油,汝宗則壞,違決定義,所作事業悉空無益。大慧!三合爲緣是因果性可說爲有,過、現、未來從無生有,此依住覺想地者,所有理敎及自惡見熏習餘氣,作如是說。大慧!愚癡凡夫惡見所噬,邪見迷醉,無智妄稱一切智說。


【求译】“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有种无种说有如是过,所作事业悉空无义。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是说。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害,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菩译】“大慧!若本无始生依三法生种种识者,龟毛何故不生?沙不出油?汝之所立决定之义是即自坏,汝说有无,说生所成因果亦坏。大慧!若如是依三法因缘,应生诸法因果自相,过去现在未来有无诸相譬喻,及阿含自觉观地依自见熏心,作如是说。大慧!愚痴凡夫亦复如是,恶见所害邪见迷意,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实译】“复次,大慧!若本无有,识三缘合生,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所作事业悉空无益。大慧!三合为缘是因果性可说为有,过、现、未来从无生有,此依住觉想地者,所有理教及自恶见熏习余气,作如是说。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噬,邪见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1. N kecin;V krecin.
  2. N śramaṇā vā;V śramaṇāvā.
  3. N śraddhā vijñānānāṃ;V śraddhāvijñānānā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