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楞伽经导读
免责声明
楞伽经导读
搜索
查看“BK:忍”的源代码
←
BK:忍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BK
您没有权限编辑
BK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净名百科'''= ='''维基百科'''= '''忍'''(kṣānti,khanti),又译'''忍辱'''、'''忍耐''',佛教术语,有忍耐、原谅等意思,也有智慧的意思。[[六波罗密]]中的忍辱,即是作忍耐来解释;[[四加行]]中的忍,则是智慧之意。 ==概论== 日本学者[[樱部建]]与[[佐木现顺]]认为,在梵文中,忍有双重意义,可以解释为忍受、支持、认可等,也就是意志力上的承受、忍耐、忍辱。此外,也可以解释为意乐,爱好,是一种慧相,与知见,智慧相关。 因此在佛教中,忍,可分为生忍、法忍二者,大乘佛教则加上[[无生法忍]]。 ==忍辱的果报== 佛经上说修行忍辱可以得到端正的善果报。如: *《佛说罪福报应经》卷1:「为人端正颜色洁白晖容第一,手体柔软口气香洁,人见姿容无不欢喜,视之无厌,从忍辱中来。」<ref>《佛说罪福报应经》(CBETA, T17, no. 747a, p. 562, b27-29)</ref> *《优婆塞戒经》卷7〈25 羼提波罗蜜品〉:「善男子!若有智人乐修忍辱,是人常得颜色和悦,好乐喜戏,人见欢喜,睹之无厌;」<ref>《优婆塞戒经·羼提波罗蜜品》(CBETA, T24, no. 1488, p. 1073, b18-20)</ref> ==忍与忏== 忍(kṣānti)与[[忏]](kṣama)有同个词根,译经师[[义净]]认为[[忏悔|忏]](忏摩)的本意就是请求他人忍耐自己的过错。<ref>见[[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根本说一切有部]]律藏《[[毗奈耶]]·卷十五》中的注释</ref> ==参见== *[[忍耐]] ==注释== [[Category:金刚经导读]] [[Category:维基百科]] [[Category:百科词条]]
返回至“
BK: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