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BK:慧”的源代码
←
BK:慧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BK
您没有权限编辑
BK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净名百科'''= “般若”这个词的法义很深。首先“般若”这个词要表达的就是,释迦牟尼认为我们凡夫具有两面性,一面是无明所障,另一面是虽然无明所障但又具备着可以打破无明见真实的能力—般若。所以,般若重要不重要?非常重要!“般若”这个词在汉传佛教,有的时候勉强意译为“智慧”,但是译成“智慧”后,容易造成误解。比如说,我们说某某先生是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那是不是这位先生很“般若”?很“智慧”?这样的聪明智慧,不是佛教所说的般若,不是佛教所说的智慧。佛教里有一个词是对这样的聪明进行表达,叫“世智辩聪”,不是佛教要说的智慧。佛教要说的智慧,是我们凡夫内心普遍具有的、可以打破无明、见到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的那种能力,叫“般若”,姑且翻译成“智慧”。翻译成“智慧”容易造成误解,有的时候为了减少误解,往往在智慧前面加个定语,叫“大智慧”,以区别于世间的聪明。但总而言之,佛教的智慧不是一般的聪明,是凡夫内心具有着的打破无明见佛陀所说的真实的能力。 ='''维基百科'''= '''慧'''('''प्रज्ञा''',''Prajñā'';paññā),也称为'''智'''、'''智慧''',音译为'''般若;bō rě; ㄅㄛ ㄖㄜˇ<ref>般若 bōrě ㄅㄛ ㄖㄜˇ 粤拼 bo1 je5</ref>,又译作'''波若'''、'''钵若'''、'''般罗若'''、'''波罗若'''、'''钵肾穰'''、'''钵啰枳穰'''等,佛教术语,意为[[智慧]]或[[洞识]],为戒、定、慧[[三无漏学]]之一。 说一切有部将它列为[[大地法]],为[[心所]]之一。[[大乘佛教]]将它列为[[六波罗密]]之一,因此又称为「'''[[般若波罗蜜多]]'''」(प्रज्ञापारमिता ''Prajñāpāramitā'')。 ==语源语义== “般若”为梵语Prajñā音译,本义为“超越之智慧”。字根为प्र-(Pra)超越的、超前的,印欧语同源词包括英语、拉丁语pre-,pro-等,均义为向前、前面、超过;和[[ज्ञा ज्ञा]](jñā,知觉、知识或了解),印欧语同源词包括拉丁语gnoscere、希腊语gignoskein、俄语znat、英语know等。 因此,在字面上,慧(Prajñā)有是一种高级的知觉能力,是一种分辨是非、于[[法 (佛教)|法]]简择的能力<ref>玄奘译《阿毘达磨俱舍论》卷4:「慧,谓于法能有简择。」</ref><ref>《阿毘达磨顺正理论》卷10:「简择所缘邪正等相,说名为慧。」</ref>,[[有情]]众生都拥有这种能力。具备慧的人,可依自己的观察力,来选择正确的道路;缺少智慧,即是[[痴 (佛教)|愚痴]][[无明]]。 ==同义字== 其同义字为末底(mati)<ref>玄奘译《成唯识论》卷6:「末底,般若,义无异故。」</ref><ref>《慧琳音义》卷上:「般若,此云慧也。西域慧有二名:一名般若,二名末底。」</ref>。 [[智 (佛教)|智]](阇那)与慧的定义接近,主要的差别在于,智的范围较小,主要指出世间慧,而且有能抉择、决断之意;而慧的范围较大。 ==般若与中国== 中国的般若学派相传有「六家七宗」<ref>《名僧传抄‧昙济传》,[[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解释:「陈朝小招提寺慧达法师作〈肇论序〉,有『或六家七宗,爰延十二』之语。唐元康作《肇论疏》,释此句曰:『或六家七宗,爰延十二者,江南本皆作六家七宗,今寻记传,是六家七宗也。梁朝释宝唱,作《续法论》一百六十卷云,宋庄严寺释昙济作《六家七宗论》。论有六家,分成七宗。第一本无宗,第二本无异宗,第三即色宗,第四识含宗,第五幻化宗,第六心无宗,第七缘会宗。本有六家,第一家分为二宗,故成七宗也。……』」</ref>,最有代表想的就是本无宗。[[鸠摩罗什]]来[[长安]]之前,[[中土]]的《般若经》的翻译已经很盛行,例如[[道安]]特别著重宣扬《般若经》<ref>道安在《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中回忆说:「昔在汉阴(襄阳)十有五载,讲《放光经》,岁常再遍。」</ref>,并常采取和利用[[道家]]或[[儒家]]固有的哲学术语。道安大师的「本无」二字来自于道教。 禅宗[[惠能]]在《[[六祖坛经]]》解释「无念」:「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 == 经典 == [[玄奘]]译有《大品般若经》六百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有《[[大般若经|摩诃般若经]]》二十四卷、《小品般若》七卷、《[[金刚经]]》一卷,西晋[[无罗叉]]等译有《放光般若》二十卷,西晋[[竺法护]]译有《光赞般若》十卷。其中[[玄奘]]所译《大品般若》有六百卷之巨(以及浓缩后成为极精简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般若类经典,是现存的《大品般若》是最完备的。 == 参见 == * [[阇那]] [[Category:金刚经导读]] [[Category:维基百科]] [[Category:百科词条]]
返回至“
BK:慧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BK
讨论
变体
已展开
已折叠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