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再谈缘生性空”的源代码
←
再谈缘生性空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再谈缘生性空]]==== 第三重二谛是基于前两重二谛而建立的,前两重二谛,佛法告诉我们,我们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是缘生性空的,那么缘生性空是对前两重二谛的一个总结,因此,缘生性空就成为了第三重二谛的世俗谛。佛陀前两重二谛在干什么?已然是在解构我们凡夫的见解了。解构我们什么?解构我们的常一不变性和独立存在性。 为什么是解构呢?因为当我们凡夫认定一个事物是存在的时候,其实我们就是默认了这个事物有常一不变性跟独立存在性。比如说这张桌子,我们说它是存在的,我们之所以说这张桌子是存在的,其实在我们的心中就是默认了这张桌子的不变性。比如说此时此刻,我看的是这张桌子,我闭上眼再一睁眼,那么在我心中所呈现的还是刚才那张桌子,没有变。我今天看是这张桌子,我走出这个房间,明天再走进这个房间的时候,在我眼前所显现的这张桌子,我认为还是昨天那张桌子,没有变。正是这种不变性,才使我们能够认定这张桌子是存在的。这是第一。第二,就是独立存在性。我们之所以能认定这张桌子是存在的,是因为在我们的心中,这张桌子不是那张桌子,这张桌子不是这把椅子,它的这种相对独立的存在,在我们心中是明明了了的。也就是我们凡夫之所以能认定一个事物是存在的,其实这个认定的前提,就是这个事物在我们的凡夫的心中,有常一不变性和独立存在性。常一不变性和独立存在性是我们凡夫能够认定一个事物是存在的这个认定的前提。问题就在这里,佛陀的前两重二谛,缘生性空,恰恰把我们凡夫认定一个事物存在的这两个前提给解构了—我们之所以能认定它存在,是因为我们认为它有常一不变性和独立存在性,而佛陀恰恰把这个常一不变性跟独立存在性解构了。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意味着,既然把我们认定一个事物的存在的认定前提给解构没了,那其实就是把这个事物的存在性解构没了。 第三重二谛,佛陀想告诉我们的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其实就是不存在。缘生性空,这个性空就是独立存在性没有,也译成“无自性”,“无自性”就是不存在。所以把常一不变性跟独立存在性解构掉的最终目的,是想告诉我们,我们凡夫所认定的凡夫境界上所谓的存在,其实是根本不存在的。这是进入大乘佛法的门槛,这是要害。 龙树,也就是对佛陀二时教法作了最权威诠释的那位印度佛教学者,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中论》。《中论》第一品《观因缘品》第十颂,龙树是这样说的:“诸法无自性,故无有有相。”“诸法无自性”,也就是我们凡夫境界上的事物,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正是我们凡夫境界上这些事物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故无有有相”,因此它就没有丝毫的存在性。无自性就是不存在。 佛陀安立缘生的概念,是一种解构,是佛陀解构我们凡夫对凡夫境界的真实存在的一个解构的方便善巧。我们凡夫认为凡夫境界是存在的,那么佛陀随顺众生,他先承认了凡夫的见解,这就是第一重二谛的世俗谛,承认了凡夫境界的存在,进而佛陀指出,凡夫境界的存在不过是缘生的。佛陀提出缘生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解构,目的是导出与我们凡夫见解相反的结论。缘生的事物,是没有独立存在性的,没有常一不变性的,也就是无自性的。而这个无自性,就是不存在,所以缘生是佛陀解构我们凡夫境界的一个巨大的解构的善巧方便。 那么缘生无自性,就是不存在。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证这件事情,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几年前,我去一个汽车制造厂讲课—他们高管培训,讲一天课,中午的时候,我到汽车制造厂的车间里去参观。这是一个什么车间呢?是这个汽车制造厂最后的组装车间。这个组装车间什么样?是一条巨长的流水线。流水线的两侧,往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种各样的汽车零部件,而这个流水线,就是把各处输送来的汽车零部件往上组合、往上组合,不断地组合。流水线开端,你不觉得是车,但是你顺着流水线往前走,车的模样越来越清晰了,当走到流水线的尽头,一辆整车下线了。 这个汽车制造厂组装车间的流水线,把各处运来的汽车零部件组装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缘生过程。把种种的零部件—这都是缘—不断地组装起来。组装、组装、组装,组装的结果是一辆后来我们起名叫“车”的东西下线了。在这个组装车间里,不过就是把四处的汽车零部件组装起来,组装的结果是我们起名叫“车”的东西出现了。一定要仔细思考这个问题:最后我们起名叫“车”的那个东西,是不是在那些汽车零部件之外,又产生了那些汽车零部件当中没有的一个新东西? [[Category:二时教法]] [[Category:教理体系]] [[Category:二时教法法义精华]] [[Category:金刚经导读]] [[Category:净名百科]]
返回至“
再谈缘生性空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变体
已展开
已折叠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