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第一组二谛的补充:边见”的源代码
←
第一组二谛的补充:边见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第一组二谛的补充:边见]]==== 这重教理讨论到这儿完满吗?不完满,必须得有下面一段非常重要的补充。为什么?因为作为凡夫,当初次听到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就是无我的存在,那么作为凡夫,第一反应是什么?很多凡夫的第一反应是:“哇!我今天才知道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没有常一不变性,没有独立存在性,这个理论太好了!为什么好?比如说,我今天晚上就可以去抢银行,抢完银行明天早晨警察抓我的时候,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警察,释迦牟尼教导我们说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一切的事物都是刹那变化着的,有本事抓昨天晚上正抢银行的那个人呐!都过了一夜了,七八个小时了,早不是那个人了,你凭什么抓我?”听起来这个无我的理论好不好?很多人都说:“好!”嘿嘿!说“好”的都是想抢银行的。可是,释迦牟尼老人家会同意我们抢银行吗?好像不应该同意我们抢银行。那么既然无常无我,我们为什么不能抢银行?既然无常无我,那么明天警察抓我们的时候,抓我们的依据在哪里?这就是下边要做的重要补充。 要知道,佛陀说法是对治,就像医生看病,有什么病医生开什么药。因此要理解,佛陀今天说什么法,是因为你凡夫有那样的病;佛陀今天用什么形式来说法,也是因为凡夫有那样一种特定的病。佛陀说什么法和以什么形式来说法是对治,是因为我们有那样的病,佛陀才说这样的法,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病,佛陀才用这种形式来给我们来说法。那么大家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吗:佛陀为什么要用二谛来说法,佛陀为什么不用三谛、五谛、八谛、十谛,为什么要用二谛来说法?佛陀在这样一个教理体系当中,他用二谛这种模式、这样一种说法的形式来说法,他是对治,一定是针对着我们凡夫某一种特别严重的病症。 佛陀用二谛说法对治的是我们凡夫什么病呢?这个病在佛教里边就叫“边见”。佛陀认为,我们凡夫既然是凡夫,肯定要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边见。举个形象的例子:有的人开车在高速路上压着左线跑,你告诉他说压左线跑不对,他一转脸又改成压右线跑;你跟他说压右线跑不对,他一转脸又改压左线跑—压左线跑不对,压右线跑同样还是不对,他怎么就走不到中间?这是个比喻。佛陀看我们这些凡夫在思想上犯的一个严重错误就是这种边见—我们不是偏了左就是偏了右,偏左、偏右都不对。 在佛陀看来,我们凡夫最容易犯的一对儿边见是什么?佛陀看我们这些凡夫最容易犯的一对儿边见就叫作“常见”和“断见”。常见相当于压左线跑,断见相当于压右线跑。 什么是常见?佛陀说我们这些凡夫首先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我们非认为我们凡夫境界上的一切存在,不管是外在的物的存在还是内在的心的存在,总有一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的存在主体—就是“我”,人我、法我,那个常一不变性、那个独立存在性。认为有常一不变性、独立存在性,这就叫常见。所以佛陀用二谛说法,在胜义谛上佛陀说无自性、性空,对治的就是我们这个常见。佛陀说凡夫境界上的存在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常—没有这个常,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 但是凡夫难度啊!你破了他的常见,他马上倒到常见的对立面—断见。跟他说压左线跑不对,他一转身就变成压右线跑,还是不对。常见的对立面是断见。什么叫断见?就是因果的关系断了。比如有人听了无常的道理,会想:一切都是刹那变化的,没有常,那我今天一早出来上班,出来一天工作,刹那都是变化的,那我到了晚上回家,推门一进屋,后果应该是什么?后果是我媳妇说:“哎,你是谁啊?”—应该不认得我了。可是,是这个结果吗?不是的。老王出去上班一天,或者出差几日,等回到家的时候,不仅媳妇没有不认得老王,媳妇还说:“哎呀,走了这么多天想死我了。”媳妇还在家思念着老王,没有不认得老王。那么没有常,为什么老王出差几天回来媳妇还认得他? 从释迦牟尼的观点看,此一时刻的老王绝不是前一时刻的老王,没有常,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没有问题。但是,佛陀为什么用二谛说法?在胜义谛上说性空、说无自性,对治的是我们的常见,告诉我们不常,此一时刻老王绝不是前一时刻老王;但是二谛说法,此时的世俗谛的缘生性我们不能丢,也就是从世俗谛的缘生性上讲,虽然此一时刻老王绝不是前一时刻老王,但是此一时刻老王是依前一时刻老王而有的。换句话说,前一时刻的老王是此一时刻老王的缘。因此这种缘生性就确保着虽然此一时刻老王跟前一时刻老王相比,绝不相同,但相似。 再表述一遍。下一时刻老王跟此一时刻老王相比,绝不相同,因为佛陀在胜义谛上讲,凡夫境界的存在是无自性、是性空、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刹那都是变化着的,所以下一时刻老王跟此一时刻老王相比,绝不相同。但是佛陀二谛说法,胜义谛上说无我,但是在凡夫境界上,此时此刻世俗谛的缘生性暂时不能丢弃。从缘生性上讲,下一时刻老王跟此一时刻老王相比,虽然绝不相同,但是下一时刻老王是依此一时刻老王而有的,此一时刻老王是下一时刻老王的缘。那导致的结果就是:下一时刻老王跟此一时刻老王相比,虽然绝不相同,但相似。 这样就可以理解了,老王出差几日回到家里,从佛陀的观点看老王这几日刹那都是变化的,那么他回到家里,为什么他的媳妇还认得老王?从释迦牟尼的观点看,绝不是一个相同的老王回来了,而是一个相似的老王回来了。这个相似性确保着老王的媳妇还认得老王。当然了,老王出差几日回到家里之所以还认得他媳妇,从释迦牟尼的观点看,绝不是一个相同的媳妇在家等着老王呢,而是个相似的媳妇在家等着老王呢,这个相似性确保老王回到家里还认得他媳妇。 佛陀用二谛说法,胜义谛上告诉我们,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但是对于凡夫而言,此时此刻世俗谛缘生性不能丢,所谓世俗谛缘生性不能丢的道理就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但是此时在凡夫境界上因果的相似相续性不能破坏。那么在凡夫境界上,破坏了或者不承认了因果的相似相续性,在今天讨论的这个话语层次上,叫作落断见。 所以世俗谛缘生性对治的是断见,不断。那么说到这儿,银行能抢吗?不能抢。也就是我们今天晚上抢了银行,明天早晨警察抓我们的时候,从佛陀的观点看,抓的确实不是昨天抢银行的那个人,但是抓的是昨天抢银行那个人的因果的相似相续的结果。这个因果的相似相续性,确保了明天早晨警察抓我们的时候,具有合理性。所以佛陀用二谛说法,在这个层次上想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凡夫境界上的存在的特点,是既不常也不断。 {{:宁常毋断}} [[Category:二时教法]] [[Category:教理体系]] [[Category:二时教法法义精华]] [[Category:金刚经导读]] [[Category:净名百科]]
本页使用的模板:
宁常毋断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第一组二谛的补充:边见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变体
已展开
已折叠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