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BK:善根”的源代码
←
BK:善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BK
您没有权限编辑
BK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净名百科'''= ==法义诠释== 善的根本,善的因。 ='''维基百科'''= '''善根'''([[梵语]]:Kuśala-mūla),[[佛教]]术语,意指好的根性、良善的根性,指能生出善法的根本。将能够增长[[善 (佛教)|善]](Kuśala)的各种思想及行为,譬喻为树根(mūla),故名善根。<ref>《入阿毗达磨论》︰「能为根,生余善法,故名善根。」(大正28‧982b)</ref>有时又可用'''善本'''、'''德本'''来指称。如依《俱舍论》所说,则善根是指行者入见道位时,能生无漏智的根本。 汉传佛教所说的[[根性]]、[[根机]]、[[根器]],所谓的“根”都是善根,谓众生之善根与习性,如木之根能生发善心。根性优者,能解佛陀甚深法义,或能持戒坚固、行善顺利,谓之'''利根''';根性不优者,不能听受佛陀法义,持戒屡受屡犯,或善心乏少,谓之'''钝根'''、'''劣根''';两者合称“二根”<ref>《佛学大辞典》【二根】:(名数)一、利根,修佛道根性之锐利者,二、钝根,修佛道根性之纯弱者。无量寿经下曰:「诸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ref>。 ==善根的种类== ===依善根所发起作用之三类=== 《阿毘昙毘婆沙论》卷3(世第一法品):「善根有三种:一福分善根、二解脱分善根、三达分善根。」 # 福分善根:能使未来世得福报者。<ref>「福分善根者。谓能作生天种子。若在人中生豪贵家。有大威势。多饶财宝。眷属成就。颜貌端严。能作转轮圣王帝释魔王梵王种子。」《阿毘昙毘婆沙论》卷3(世第一法品)[CBETA, T28, no. 1546, p. 25, a19-22] </ref> # [[解脱分善根]]:能令得证解脱者。<ref>「解脱分善根者谓能作解脱种子。决定不退因。必至涅槃。」《阿毘昙毘婆沙论》卷3(世第一法品)[CBETA, T28, no. 1546, p. 25, a22-23] </ref> # [[顺决择分|达分善根]]:声闻法中的四加行。<ref>《阿毘昙毘婆沙论》卷3(世第一法品):「达分善根者谓煗法。乃至世第一法。」[CBETA, T28, no. 1546, p. 25, a23-24] </ref> ===三品善根=== 依善根能对治烦恼之轻重分成'''上中下三品'''<ref>《瑜伽师地论》五十五卷五页:「问:何等名软善根?答:诸不定地所有善根。或在定地而能对治上品烦恼。问:何等名中品善根?答:若在定地世间善根。或能对治中品烦恼。问:何等名上品善根?答:谓出世间所有善根。或能对治下品烦恼。又诸善法、或由加行力,或由[[串习]]力,或由自性力,或由田士力,或由清净力,当知成上品。 」</ref>: # 上品善根:出世间所有善根、或能对治下品烦恼。或者种种善法是由加行力,或由[[串习]]力,或由自性力,或由田士力,或由清净力所成 # 中品善根:若在定地世间善根。或能对治中品烦恼 # 下品善根:诸不定地所有善根。或在定地而能对治上品烦恼 ===不起[[三毒]][[烦恼 (佛教)|烦恼]]的「三善根」=== '''[[三善根]]'''<ref>《长阿含经》卷8:「复有三法,谓三善根:一者不贪,二者不恚,三者不痴。」(CBETA, T01, no. 1, p. 50, a9-10) </ref>:谓善之自性,可对治「三不善根」的三种[[心所]]。<br /> # [[无贪]],是违贪法 # [[无瞋]],是违瞋法 # [[无痴]],是违痴法 * 以对趣向善恶道或者解脱来说,三善根虽不属于能令人解脱涅槃的法,但是能令有情于未来世往生于善处的法,所以也称作三种趣向善趣的法「'''三法向善趣'''」<ref>《长阿含经》卷10:「复有三法趣向恶趣,三法向善趣,三法向涅槃。云何三法向恶趣?谓三不善根: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云何'''三法向善趣'''?谓三善根: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善根。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昧:空三昧、无相三昧、无作三昧。」(CBETA, T01, no. 1, p. 59, c1-6)</ref> * 三善根又可说'''三增法'''<ref>《长阿含经》卷9:「云何三增法?谓三善根: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善根。」(CBETA, T01, no. 1, p. 53, a27-28)</ref>、或者三种'''善聚'''<ref>《增壹阿含经》卷13〈23 地主品〉:「「诸比丘当知,复有三聚。云何为三?所谓'''善聚'''、等聚、定聚。彼云何名善聚?'''所谓三善根。何等善根?所谓不贪善根、不恚善根、不痴善根,是谓善聚。'''云何名为等聚?所谓贤圣八品道,等见、等治、等语、等业、等命、等方便、等念、等三昧,是谓等聚。彼云何名为定聚?所谓知苦、知习、知尽、知道、知善聚、知恶趣、知定聚,是谓名为定聚。是故,诸比丘!此三聚中,邪聚、不定聚,当远之,此正聚者当奉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CBETA, T02, no. 125, p. 614, c1-11) </ref> ===于三宝所种功德的「三善根」=== 相对于于有情能于不起三毒而有善果福德的世间善根,另有三种出世间的善根是不可穷尽,依此三种善根可以令渐至涅槃解脱,即[[三宝 (佛教)|三宝]]。<ref>《增壹阿含经》卷12〈22 三供养品〉:「尔时,世尊告阿难:「有三善根,不可穷尽,渐至涅槃界。云何为三?所谓'''于如来所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正法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于圣众而种功德''',此善根不可穷尽。是谓,阿难!此三善根不可穷尽,得至涅槃界。是故,阿难!当求方便,获此不可穷尽之福。如是,阿难!当作是学。」」(CBETA, T02, no. 125, p. 607, a29-b7)</ref><ref>《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4〈3 厌舍品〉:「唯有'''[[正见]]'''不颠倒心,作诸善业,因'''三善根'''及以'''信'''等,增长无漏法尔种子,能起无漏三昧神通。如是如是证圣相续,若伏妄想修习正观,一切烦恼永尽无余。」」(CBETA, T03, no. 159, p. 309, a17-20) </ref> # 于无上'''佛宝'''所种的功德 # 于稀有'''[[正法 (佛教)|法宝]]'''所种的功德 # 于圣贤'''僧宝'''所种的功德 ===顺解脱分善根=== 顺解脱分的善根就是种决定解脱的种子。<ref>《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7:「顺解脱分善根者。谓种决定解脱种子。」(CBETA, T27, no. 1545, p. 35, a4-5)</ref>以此来分四种众生的种性: # 顺流<ref>《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76:「若未种顺解脱分善根名顺流者」(CBETA, T27, no. 1545, p. 885, a28-29) </ref> # 逆流<ref>《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176:「已种顺解脱分善根名逆流者」(CBETA, T27, no. 1545, p. 885, a29-b1) </ref> # 中住 # 到彼岸 ===四加行:顺决择分的「四善根」=== 声闻法中的四加行是四种[[顺决择分]]善根,可令入苦法忍正位<ref>《大智度论》卷27〈1 序品〉:「如声闻法中,先具说四种善根: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然后入苦法忍正位。」(CBETA, T25, no. 1509, p. 262, c7-8) </ref> # 暖:顺决择分初善根<ref>《阿毘达磨藏显宗论》卷30〈7 辩贤圣品〉:「初善根起名为暖法」(CBETA, T29, no. 1563, p. 921, a27-28) </ref> # 顶:顺决择分次善根<ref>《阿毘达磨藏显宗论》卷30〈7 辩贤圣品〉:「次善根起名为顶法。」(CBETA, T29, no. 1563, p. 921, b12) </ref> # 忍:顺决择分胜善根<ref>《阿毘达磨藏显宗论》卷30〈7 辩贤圣品〉:「胜善根起名为忍法」(CBETA, T29, no. 1563, p. 921, b28) </ref> # 世第一:顺决择分最上善根<ref>《阿毘达磨藏显宗论》卷30〈7 辩贤圣品〉:「顺决择分摄最上善根。生此即说名世第一法。此有漏故名为世间。是最胜故名为第一。」(CBETA, T29, no. 1563, p. 921, c22-24) </ref> ===五善根=== [[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五根<ref>《大宝积经》卷114〈5 阿兰若比丘品〉:「护五善根。于五力中而得自在。」(CBETA, T11, no. 310, p. 644, c24) </ref> # 信根 # 精进根 # 念根 # 定根 # 慧根 ==善根的生成== 有八种可以让善根出生增长的事:<ref>《瑜伽师地论》卷55:「问善根生时依几种事而得生耶。答若略说依八种事。一施所成福业事。二戒所成福业事。三修所成福业事。四闻所成事。五思所成事。六余修所成事。七简择所成事。八摄受有情所成事。当知此中随其所应依所说事。或于现法或于后法。随为一种贪瞋恶见于心相续。先成秽染。既被染已。由彼对治令于是处不复相应。」(CBETA, T30, no. 1579, p. 602, c6-13) </ref> # 施所成福业事。 # 戒所成福业事。 # 修所成福业事。 # 闻所成事。 # 思所成事。 # 余修所成事。 # 简择所成事。 # 摄受有情所成事 ==参考文献== ==注释== [[Category:二时教法]] [[Category:金刚经导读]] [[Category:净名百科]] [[Category:维基百科]] [[Category:经文分词]] [[Category:百科词条]]
返回至“
BK:善根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BK
讨论
变体
已展开
已折叠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