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JM:唯识两种理解”的源代码
←
JM:唯识两种理解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JM
您没有权限编辑
JM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梵文vijñānamātra和vijñaptimātra都翻译为唯识,但法义不同: 1、vijñānamātra唯识: 唯识、 唯有识,只有阿赖耶识。只有内在心识,没有外在事物——唯识无境。 2、vijñaptimātra唯识: 唯了别、唯分别,只有虚妄分别。凡夫境界只有虚妄分别、只有错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第二种是唯识最准确的定义,是弥勒、无著、世亲唯识思想的主流理解。) 讲唯识是为解构、破增益,唯识无境,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 <pre > “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辩中边论颂》 </pre> <pre> “一切唯了别,似显现无义”。——《唯识二十论》 </pre> <pre > “只有能了别识,没有所分别境”——韩镜清 </pre>
返回至“
JM:唯识两种理解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JM
讨论
变体
已展开
已折叠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