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佛教信仰的思想基础”的源代码
←
佛教信仰的思想基础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佛教信仰的思想基础]]= 一个要对佛教真正生起信仰的人,必须要解决几个基本思想问题,要迈过几道坎。第一个问题,第一道坎,就是要认同印度古人的三世说生命观;在一世说、二世说、三世说这几种不同的生命观当中,能不能认同印度古人的生命轮回的三世说生命观,是能不能建立起对佛教信仰的第一个思想基础、第一道坎。有人经过认真思考,觉得无论如何都认同不了印度古人三世说生命观,那么对佛教生起信仰,确实就是没有了思想基础,但不是不可以来学习佛教。认同不了三世说生命观的朋友,可以把佛教当作一种知识文化来学习,而且可以告诉你,佛陀的教法是我们人类文明体系中极具震撼性和颠覆性的思想。因此,即便不能认同三世说生命观,不能对佛教生起真实的信仰,但是来听听佛教的课,了解印度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巨人提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是十分有益的。当然,作为一名佛教徒,首先就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你对印度古人三世说的生命轮回的思想观念是否从心底里真正认同?认同三世说生命观,是理解佛陀教法的基础。 第二,如果认同了印度古人三世说的生命观,迈过了第一道坎,那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什么?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对生命轮回充满了苦这件事儿,是不是能够理解。释迦牟尼老人家三十几岁坐菩提树下证道,之后讲学四十几年,在人间第一堂课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生命的苦。讲生命充满了苦难,贯穿于他老人家后来四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他老人家喋喋不休地讲生命充满了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总结了生命的种种的苦,比如说总结了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苦。 为什么他老人家要讲生命的苦?因为只有认同了生命的苦,才会有一种厌离的心。哇!生命太苦了,我要解脱,我要涅槃!如果生起了希求涅槃的心,那释迦牟尼老人家太高兴了。噢,想涅槃,来来来,我教给你怎么涅槃嘛!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想涅槃,那释迦牟尼老人家就失业了。所以,学习理解佛陀教法的第二件事儿,就是是不是能生起对现世生命的厌离、对苦的认同。 {{:人天乘的法}} {{:两种出离心}} {{:学佛四层次}} [[Category:二时教法]] [[Category:教理体系]] [[Category:二时教法法义精华]] [[Category:金刚经导读]] [[Category:净名百科]]
本页使用的模板:
两种出离心
(
查看源代码
)
人天乘的法
(
查看源代码
)
学佛四层次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佛教信仰的思想基础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变体
已展开
已折叠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