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楞伽经导读
免责声明
楞伽经导读
搜索
查看“四重二谛”的源代码
←
四重二谛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四重二谛]]== 龙树说佛陀为众生说法,是依据二谛的模式而宣说的。二谛就是两条道理,那这两条道理是什么呢?一个叫做“世俗谛”,另一个,鸠摩罗什大师翻译成“第一义谛”,更多时候被称为“胜义谛”。 二谛是引领着我们趋向佛法甚深真实的一个阶梯、一把钥匙。 二谛是递进模式 二谛是一个模式,是一步步地递进解构我们凡夫的模式。那么构建几重二谛是相对合理的呢?佛教有一部非常重要的论典,叫《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第六十四卷里有“四俗一真”;玄奘大师糅译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论典叫《成唯识论》,《成唯识论》第九卷有“四重胜义”。所以在印度的这些论师在构建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模式时,解构模式往往是建立四重模式。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佛教里有个三论宗—三论宗是依据三部论典建立的宗派,这三部论典就是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龙树的弟子提婆的《百论》,三论宗是汉传佛教中最试图来传达般若经真实法义的宗派。在三论宗中有一个大祖师,叫吉藏,吉藏大师讲二谛的时候,把二谛构建成四重二谛。所以大家看印度的祖师跟中国的佛教祖师,都试图建立四重二谛。那么我们效仿这些古德,也把二谛构建成四重二谛。也就是经过四重二谛,佛陀把我们凡夫的见解,解构到趋向智者的境界。 [[Category:二时教法]] [[Category:教理体系]] [[Category:二时教法法义精华]] [[Category:金刚经导读]] [[Category:净名百科]]
返回至“
四重二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