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楞伽经导读
免责声明
楞伽经导读
搜索
查看“楞伽经导读005/内容提要”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005/内容提要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005'''——'''1-01-02 境界自心现''' == '''核心点:''' == 1.三时教法的核心:“境界自心现”。 2.大乘修行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证道位。 3.凡夫和圣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见道。 == '''内容提要''' == === '''一、三时教法的核心:“境界自心现”''' === 1.佛陀讲“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凡夫众生能够很好的知道“境界自心现”这样一个法义。 2."境界"对应的梵文词是gocara。实叉难陀译作"境界",有的翻译家译作"行处"。行处就是行走到的地方,是指心行走到的地方,就是心的所到之处。 凡夫的心的行处就是凡夫用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感知到的种种的事物,这就是对凡夫而言的境界。 3."现"对应的梵文是dṛśya,就是显现的意思。 “境界自心现”,就是凡夫所感知到的种种事物,无非是自己的心的显现而已。注意是显现,不是产生。境界既然是心的显现,就说明它们不是心外的某种真实的存在,这一点非常重要。 === '''二、大乘修行五位:''' === [[文件:005大乘修行5位.png|1024px|缩略图|中|替代=|无]] 大乘修行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证道位。 1.资粮位:准备资粮,是准备工作。 2.加行位:资粮具足了,准备冲刺见道,冲刺过程叫加行位。 3.见道位:见道了,道是道路,见到了通向成佛的道路。 4.修道位:在通向成佛的大道上努力的修行,就是修道位。 5.证道位:沿着这条大道修行到最后的终点,就是证道位、成佛。 6.五个修行阶段分为两类: 一类是:资粮位、加行位和修道位,都可以用一个线段来表示,因为它是一个渐修的过程。 第二类是:见道位和证道位,都可以用一个点来表示,因为它是刹那的顿证,不是渐进的过程。 === '''三、凡夫与圣者''' === 1.在五位当中,见道位是第一个关键点、转折点、分水岭。见道之前的修行者是凡夫。见道之后的修行者,就叫做圣者。 2.凡夫的心的行处、境界,是凡夫用眼、耳、鼻、舌、身、意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 3.佛陀告诉我们,圣者的心的行处是真如。真如是圣者、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凡夫见不着,只有圣者能见、能证。能见和能证是两件事,见到真如和最终证得真如是有区别的。 =='''经文'''== {{L2:1-1/001梵}} {{L2:1-1/001繁}} {{L2:1-1/001简}} <noinclude>==注释==</noinclude>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本页使用的模板:
L2:1-1/001梵
(
查看源代码
)
L2:1-1/001简
(
查看源代码
)
L2:1-1/001繁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楞伽经导读005/内容提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