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楞伽经导读
免责声明
楞伽经导读
搜索
查看“楞伽经导读101/课后自测”的源代码
←
楞伽经导读101/课后自测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101= =='''一、填空题'''== == '''二、在线测试题''' == === '''选择题 '''=== <hr class="">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quiz display=simple >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照经文“一切识、自性习气,及藏识、意、意识、见习转已,我及诸佛说名涅槃,即是诸法性空境界。”以下选项中对“涅槃”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邪见所形成的习气的转依就叫“涅槃”。 +B、涅槃也可以表达为一切识性与习气的转依。 -C、获得清清静静的轻安境界。 +D、涅槃也可以表达为藏识、意和意识的转依。 +E、在佛陀三时教法中转染成净了,就叫“涅槃”。 ||邪见所形成的习气的转依就叫“涅槃”。邪见所形成的习气的转依,也可以表达为一切识性与习气的转依;也可以表达为藏识、意和意识的转依。“转依”就是转染成净。在佛陀三时教法中转染成净了,就叫“涅槃”。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哪些选项满足诸佛如来所说“涅槃”的特征? |type="[]" coef="2"} +A、诸法空性境界。 -B、凡夫境界是无自性的存在。 +C、自证圣智所行境界。 -D、涅槃就是不受生死轮回。 ||涅槃有两个特征,第一个特征,诸法空性境界。第二个特征,“自证圣智所行境界”。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涅槃非常非断”理解正确的是? |type="[]" coef="2"} -A、涅槃指的是凡夫境界的生灭无常,所以不常。 +B、涅槃是远离了自相与共相的分别,所以不常。 -C、涅槃指的是真如被凡夫一念无明所染污,归本即成佛,所以不断。 +D、涅槃是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一切圣者获得的自证境界,所以不断。 ||为什么涅槃不常呢?因为涅槃是远离了自相与共相的分别。这是涅槃的第一个特征。为什么涅槃不断呢?因为涅槃是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一切圣者获得的自证境界。这是涅槃的第二个特征。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涅槃的两个特征:“诸法空性境界”与 “自证圣智所行境界”表述正确的是? |type="[]" coef="2"} +A、“诸法空性境界” 就是凡夫境界是空性。 +B、“诸法空性境界”是由于破增益而获得的涅槃特征。 +C、“自证圣智所行境界” 就是圣者智慧亲证了真实性。 +D、“自证圣智所行境界” 是由于补损减而获得的涅槃特征。 ||诸法空性境界就是凡夫境界是空性;也就是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这是由于破增益而获得的涅槃特征。“自证圣智所行境界”就是圣者智慧亲证了真实性。这是由于补损减而获得的涅槃特征。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据经文“复次,大慧!大般涅槃不坏,不死。若死者,应更受生。若坏者,应是有为。是故,涅槃不坏,不死,诸修行者之所归趣。”以下对经文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type="[]" coef="2"} +A、大般涅槃,梵文是mahāparinirvāṇa,就是“圆满究竟的涅槃”。 -B、圆满究竟的涅槃就是与死亡相待的解脱境界。 +C、如果涅槃是死亡,就会相续再生;如果涅槃是坏灭,就会落入有为相。 +D、圆满究竟的涅槃不是坏灭,不是死亡,是修行者证得的永离死亡的归趣。 ||“大般涅槃”梵文是mahāparinirvāṇa,就是“圆满究竟的涅槃”。佛陀说,大慧啊,圆满究竟的涅槃不是坏灭,不是死亡。如果涅槃是死亡,就会相续再生;如果涅槃是坏灭,就会落入有为相。所以,涅槃不是坏灭,不是死亡,涅槃是修行者证得的永离死亡的归趣。 { 依据经文“复次,大慧!无舍无得故,非断非常故,不一不异故,说名涅槃。”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什么是涅槃的无舍无得? |type="[]" coef="2"} -A、“无舍”就是不舍,不要舍弃。 +B、涅槃是对治生死而安立,大乘佛法并不是舍弃了一个真实的生死而证涅槃。 +C、大乘佛法要领受生死原本如梦,生死本来就是一场错觉,并没有真实的生死可以舍弃。 +D、不是在真实的生死之外,有一个涅槃可以证得,这就是“无得”。 ||佛陀继续说,大慧啊,涅槃无舍无得,非断非常,不一不异,这才叫“涅槃”。“无舍”就是没有什么被舍弃。涅槃是对治生死而安立,但大乘佛法并不是舍弃了一个真实的生死而证涅槃,而是首先要领受生死原本如梦,生死本来就是一场错觉,并没有真实的生死可以舍弃。因此,也不是在真实的生死之外,有一个涅槃可以证得,这就是“无得”。这就是前面课程讨论过的“生死即涅槃”,所以大乘的涅槃也叫“无住涅槃”。 {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据经文“复次,大慧!无舍无得故,非断非常故,不一不异故,说名涅槃。”什么是大乘佛法的涅槃? |type="[]" coef="2"} +A、大乘佛法的涅槃是无舍无得,非断非常,不一不异。 +B、大乘佛法的涅槃是“生死即涅槃”,生死与涅槃不二。 +C、大乘佛法的涅槃是“有寂无别”。 +D、大乘佛法的涅槃也叫“无住涅槃”。 ||佛陀继续说,大慧啊,涅槃无舍无得,非断非常,不一不异,这才叫“涅槃”。这就是前面课程讨论过的“生死即涅槃”,所以大乘的涅槃也叫“无住涅槃”。 { 依据经文“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知自共相,舍离愦闹,不生颠倒,不起分别。彼于其中生涅槃想。”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声闻、缘觉的涅槃,理解错误的是哪些? |type="[]" coef="2"} +A、声闻、缘觉的涅槃,是由于对自共相的了知,而舍离愦闹喧嚣的生死。 +B、声闻、缘觉的涅槃,是由于对外境的不颠倒认知,分别真的不生起了。 -C、声闻、缘觉的涅槃,是认为有涅槃的真实觉想的存在可以证得。 -D、声闻、缘觉的涅槃是有舍有得的,不同于大乘无舍无得的“无住涅槃”。 ||佛陀说,大慧啊,声闻、缘觉的涅槃,是由于自认为对自共相的了知,而舍离愦闹喧嚣的生死;由于对外境的自认为的不颠倒认知,而分别不生起。以此认为有涅槃的真实觉想的存在可以证得,也就是声闻、缘觉的涅槃是有舍有得的,不同于大乘无舍无得的“无住涅槃”。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依照经文“复次,大慧!有二种自性相。”以下选项中哪些是“二种自性相”呢? |type="[]" coef="2"} +A、执著“言说自性相”。 +B、执著“诸法自性相”。 -C、执着“外相”。 -D、执着“似相”。 ||“复次,大慧!有二种自性相。何者为二?谓执著言说自性相,执著诸法自性相。” {依照经文“执著言说自性相者,以无始戏论执著言说习气故起。”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执著“言说自性相”,就是无始以来执著对于根本不存在的心外事物而安立的名言,以此熏习下的种子再现行时,就会依然对误以为存在的心外事物去安立名言。 +B、恶性循环,不断强化,以至于执著这个“言说自性相”,不能自拔。 +C、要想解脱,就要觉知“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 -D、要想解脱,就要觉知“只有能了别识,没有所分别境”。 ||执著“言说自性相”,就是无始以来执著对于根本不存在的心外事物而安立的名言,以此熏习下的种子再现行时,就会依然对误以为存在的心外事物去安立名言。这个执著的名言相,就是名相,是名言的安立,就会在内外法上作出自相与共相的了别。恶性循环,不断强化,以至于执著这个“言说自性相”,不能自拔。要想解脱,首先就要觉知“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就要觉知“非如其言而有其义”。 {依照经文“执著诸法自性相者,以不觉自心所现故起。”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执著“诸法自性相”,就是不知道只是生翳病的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把似毛之影执为心外之毛,以此熏习下的种子再现行时,似毛之影就更像心外之毛。 +B、恶性循环,不断强化,以至于执著心外的事物的存在相,不能自拔。 -C、要想解脱,就要觉知“非如其言而有其义”。 +D、要想解脱,就要觉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 ||执著“诸法自性相”,就是不知道只是生翳病的眼睛显现的似毛的影,把似毛之影执为心外之毛,以此熏习下的种子再现行时,似毛之影就更像心外之毛。恶性循环,不断强化,以至于执著心外的事物的存在相,不能自拔。要想解脱,首先就要觉知“只有能了别识,没有所分别境”;就要觉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从修行上如何理解“资粮位的破增益”? |type="[]" coef="2"} +A、对治执著“言说自性相”与“诸法自性相”。 -B、“言说自性相”与“诸法自性相”就是依他起自性。 +C、了达名相和事相,其实根本不存在,只是凡夫误以为的存在。 +D、远离名相和事相的分别,就是破增益。 ||对治这两种自性相,就是资粮位的破增益。远离名相和事相的分别,就是了达名相和事相,其实根本不存在,只是凡夫误以为的存在。名相和事相就是遍计所执自性。分别就是依他起自性,是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 </quiz> <hr class=""> ==='''判断题'''=== <hr class="">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quiz display=simple > {声闻、缘觉的涅槃,是由于自认为对自共相的了知,而舍离愦闹喧嚣的生死。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觉知“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与“非如其言而有其义”可以对治执著“言说自性相”。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要想解脱,首先就要觉知“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就要觉知“非如其言而有其义”。 {诸法空性境界是指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这是由于补损减而获得的涅槃特征。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诸法空性境界。也就是凡夫境界是空性;也就是凡夫境界根本不存在。显然这是由于破增益而获得的涅槃特征。 </quiz>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自测]] [[Category:楞伽经自测初级]]
返回至“
楞伽经导读101/课后自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