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首页
随机
登录
设置
关于楞伽经导读
免责声明
楞伽经导读
搜索
查看“第一组二谛未入大乘门径/自测”的源代码
←
第一组二谛未入大乘门径/自测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MAIN
您没有权限编辑
页面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第一组二谛未入大乘门径== === '''在线测试题''' ===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 '''多选题(口字选项)每题2分'''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quiz display=simple > {第一组二谛是如何描述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的?( ) |type="()" coef="2"} -A、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是有自性的。 +B、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是没有常一不变性和独立存在性的。 -C、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是现象变化无常,但本质常一不变的。 -D、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是有独立存在性的。 ||第一组二谛告诉我们,我们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前两重二谛把我们凡夫对凡夫境界的存在的常一不变性跟独立存在性解构了,缘生而性空。 {前两重二谛把凡夫对凡夫境界的存在的常一不变性跟独立存在性解构了,概括为四个字:()。( ) |type="()" coef="2"} -A、“离言空性" +B、缘生性空 -C、名言假有 -D、假有唯名 ||第一组二谛告诉我们,我们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前两重二谛把我们凡夫对凡夫境界的存在的常一不变性跟独立存在性解构了,缘生而性空。 {大乘佛法如果在教理上只讲到前两重二谛——缘生性空,还没有进入大乘佛法的门。如果只讲到这里,与小乘法相比,还是没有显现出根本的不同。讲到这里,与小乘法相比的这个差异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 |type="[]" coef="2"} -A、第一方面,解构模式的差异,小乘法是“缘生缘起”用来解构,在这里是用“十二缘起”来解构。 +B、第一方面,解构模式的差异,小乘法是用“十二缘起”来解构,在这里是用“缘生缘起”来解构。 -C、第二方面,是解构范围的差异,小乘法重在解构法我执,而在这里重在解构人我执。 +D、第二方面,是解构范围的差异,小乘法重在解构人我执,而在这里不仅解构人我执,同时还要解构法我执。 ||说教理讲到这两重二谛——缘生性空,这一步还没有进入大乘佛法的门儿呢。第一,如果只讲到这里,与小乘法相比,还是没有显现出根本的不同。虽然讲到这里,与小乘法相比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解构模式的差异,小乘法是用“十二缘起”来解构,在这里是用“缘生缘起”来解构;第二方面,是解构范围的差异,小乘法重在解构人我执,而在这里不仅解构人我执,同时还要解构法我执。 {如果能够理解后两重二谛,很好,说明具有大乘根性;如果暂时还理解不了后两重二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 ) |type="[]" coef="2"} -A、第一,生起诽谤的心。 +B、第一,当作一种暂时不能理解的文化知识来学习。 +C、第二,生起忏悔的心。 -D、第二,生起出离心。 ||当我们讲后两重二谛的时候,能够理解前两重二谛的人,一定会继续产生分化,有人能接受,能理解后两重二谛,但有很多人是无法接受、无法理解后两重二谛的,因为它太远离我们凡夫的境界了。所以要提醒大家,如果能够理解后两重二谛,很好,说明具有大乘根性;如果暂时还理解不了后两重二谛,那么我建议:第一,如果你目前只是把佛法、佛教的思想当作一种知识文化来学习的话,那么你就把她当作一个你暂时不能理解的一种思想文化学说来学习。这世界上我们不能理解的思想文化学说,其实还有很多。不能理解、不能认同,其实这是每个人的自由,可以;但是提醒大家,不要诽谤,不能把自己不理解的就斥为胡说、斥为错误,这样不好。所以我建议把佛教当作一种思想知识文化来学的人,当不能理解佛陀教诲的时候,就把她当作一个你不能理解的思想文化来学习,就可以了,你就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来理解世界的人。当作一种文化知识来学习,这是第一。 第二,如果你是佛教徒,那么在听受第三重、第四重二谛的时候不能理解、不能接受,我建议要生起忏悔的心,这说明福德不够。千千万万,不要因为自己不理解,而对佛陀的教诲产生怀疑,这是佛教徒不应该的。 {第一组二谛告诉我们,我们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前两重二谛把我们凡夫对凡夫境界的存在的常一不变性跟独立存在性解构了,概括为四个字:缘起无生。( )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第一组二谛告诉我们,我们凡夫境界上一切的存在,都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前两重二谛把我们凡夫对凡夫境界的存在的常一不变性跟独立存在性解构了,缘生性空。 {第三重二谛是入大乘佛法的真正门槛,四重二谛里最大的要害,最难的突破,是第三重二谛。( )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第三重二谛是入大乘佛法的真正门槛,四重二谛里最大的要害,最难的突破,是第三重二谛。 </quiz> <noinclude>[[Category:金刚经精华自测]]</noinclude>
返回至“
第一组二谛未入大乘门径/自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