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JM:佛陀教法纲领”的源代码
←
JM:佛陀教法纲领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writer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JM
您没有权限编辑
JM
命名空间内的页面。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佛陀教法纲领== {| class="wikitable"style="text-align:center; |+'''<big>佛陀教法纲领</big>''' | rowspan="3" style="color:#ffffff;background-color:#006cd9;"|'''初时教法'''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四谛<small>(声闻)</small>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苦 集 灭 道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道:八正道、三十七道品 |- |十二因缘<small>(缘觉)</small> | colspan="2" | 无明~行 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生~老死 <small>(因上解读) ''' '''(生死轮回) ''' '''(果上解读)</small>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三法印 | colspan="2"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small>(佛法的底线)</small> |- | rowspan="3" style="color:#ffffff;background-color:#006cd9;"|'''二时教法''' | rowspan="2" |中观渐法 |权便中观 |四重二谛 |- |究竟中观 |泯灭二边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中观顿法 | colspan="2" |归谬解构 |- | rowspan="4" style="color:#ffffff;background-color:#006cd9;"|'''三时教法''' |五法 | colspan="2" |相 名 妄想<small>(凡夫境界)</small> 正智 如如<small>(圣者境界)</small>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三自性<small>(纲领)</small> | colspan="2" |遍计所执自性 依他起自性<small>(核心)</small> 圆成实自性 |- |八识 | colspan="2"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style="background-color:#b0d8ff;"| |二无我 | colspan="2" |人无我 法无我 |} <noinclude> [[Category:净名学修纲要]] </noinclude>
返回至“
JM:佛陀教法纲领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命名空间
JM
讨论
变体
已展开
已折叠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更多
已展开
已折叠
搜索
导航
首页
金刚经导读
精华·自测
楞伽经导读
同步辅导
净名学修纲要
日常课诵
推荐网站
弥勒道场
梵英在线字典
梵英在线字典(选择IAST方式)
梵佛研(含梵文输入法、梵汉离线词典)
友情链接
QA
训练营
教材编撰
GPT分词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