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佛陀教法纲领”的版本间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小 (导入1个版本) |
(→佛陀教法纲领) |
||
第2行: | 第2行: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style="text-align:center; | ||
|+'''<big>佛陀教法纲领</big>''' | |+'''<big>佛陀教法纲领</big>''' | ||
! rowspan="3" |初时教法 | ! rowspan="3" |初时教法 | ||
!四谛(声闻) | |||
!苦 集 灭 道 | |||
!道:八正道、三十七道品 | |||
|- | |- | ||
|十二因缘(缘觉) | |十二因缘(缘觉) | ||
| colspan="2" | 无明~行 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生~老死 | | colspan="2" | 无明~行 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生~老死 | ||
<small>'''(因上解读) (生死轮回) (果上解读)'''</small> | |||
|- | |- | ||
|三法印 | |三法印 | ||
第40行: | 第40行: | ||
| colspan="2" |人无我 法无我 | | colspan="2" |人无我 法无我 | ||
|} | |} | ||
<noinclude>[[Category:净名学修纲要]]</noinclude> | <noinclude> | ||
[[Category:净名学修纲要]] | |||
</noinclude> |
2021年1月26日 (二) 13:33的版本
佛陀教法纲领
初时教法 | 四谛(声闻) | 苦 集 灭 道 | 道:八正道、三十七道品 |
---|---|---|---|
十二因缘(缘觉) | 无明~行 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 生~老死
(因上解读) (生死轮回) (果上解读) | ||
三法印 |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 (佛法的底线) | ||
二时教法 | 中观渐法 | 权便中观 | 四重二谛 |
究竟中观 | 泯灭二边 | ||
中观顿法 | 归谬解构 | ||
三时教法 | 五法 | 相 名 妄想(凡夫境界) 正智 如如(圣者境界) | |
三自性(纲领) | 遍计所执自性 依他起自性(核心) 圆成实自性 | ||
八识 |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末那识 阿赖耶识 | ||
二无我 | 人无我 法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