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18/课后自测”的版本间差异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讨论 | 贡献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12行: 第12行: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用“错觉”来表示虚妄分别,以下哪些是对“错觉”的正确理解?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用“错觉”来表示虚妄分别,以下哪些是对“错觉”的正确理解?
|type="[]" coef="2"}
|type="[]" coef="2"}
-A、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所感知到的这个错误认识叫作错觉。
-A、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所感知到的这个错误认识叫做错觉。
+B、用比喻来讲,本来是生了翳病的眼睛所显现的似毛的影,而非要把这个影误以为是心外毛的这个错误认识叫作错觉。
+B、用比喻来讲,本来是生了翳病的眼睛所显现的似毛的影,而非要把这个影误以为是心外毛的这个错误认识叫做错觉。
-C、凡夫依靠凡夫的感知,对眼前的事物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叫作错觉。
-C、凡夫依靠凡夫的感知,对眼前的事物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叫做错觉。
+D、立足圣者境界,阿赖耶识虚妄分别,执著“似外的影”为真外的毛,这个执著叫作错觉。
+D、立足圣者境界,阿赖耶识虚妄分别,执著“似外的影”为真外的毛,这个执著叫做错觉。
||分别是虚妄的,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引入了一个现代词叫错觉,来表示这个虚妄分别。本来是生了翳病的眼睛所显现的似毛的影,而非要把这个影误以为是心外毛的这个错误认识,这个是错觉。错觉,不是生活中把老王看成老李的错觉,不是把虎当成猫的错觉,这里的错觉就是指圣者认为不存在,而凡夫非误以为存在的这个错误认识。
||分别是虚妄的,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引入了一个现代词叫错觉,来表示这个虚妄分别。本来是生了翳病的眼睛所显现的似毛的影,而非要把这个影误以为是心外毛的这个错误认识,这个是错觉。错觉,不是生活中把老王看成老李的错觉,不是把虎当成猫的错觉,这里的错觉就是指圣者认为不存在,而凡夫非误以为存在的这个错误认识。


第81行: 第81行:
+D、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是真如,不是阿赖耶识。
+D、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是真如,不是阿赖耶识。
||很多讲中观的学者,说佛陀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真实性是什么?就是胜义谛空,世俗谛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这就是佛陀说的实相。 这是巨大的误解,空性和实相,根本就不能安立在二谛之上,必须泯灭二边,才能安立空性与实相。有些学者讲唯识,说佛陀要告诉我们,圣者能见的阿赖耶识就是佛陀证悟的真实性。如果说阿赖耶识是真实,也仅仅是从圣者才能见的角度说它是真实,但是阿赖耶识中的那些积淀的种子,其实全都是凡夫误以为心外有物的错误认识所熏习的。由这些错误认识熏习的种子而成就的阿赖耶识,怎么能说阿赖耶识就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呢?这些虚妄分别成就的藏识是在后面的修行的过程当中要被转掉的,它绝不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是真如,不是阿赖耶识。
||很多讲中观的学者,说佛陀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真正的真实性是什么?就是胜义谛空,世俗谛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这就是佛陀说的实相。 这是巨大的误解,空性和实相,根本就不能安立在二谛之上,必须泯灭二边,才能安立空性与实相。有些学者讲唯识,说佛陀要告诉我们,圣者能见的阿赖耶识就是佛陀证悟的真实性。如果说阿赖耶识是真实,也仅仅是从圣者才能见的角度说它是真实,但是阿赖耶识中的那些积淀的种子,其实全都是凡夫误以为心外有物的错误认识所熏习的。由这些错误认识熏习的种子而成就的阿赖耶识,怎么能说阿赖耶识就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呢?这些虚妄分别成就的藏识是在后面的修行的过程当中要被转掉的,它绝不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是真如,不是阿赖耶识。
{ 如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中说的因果不属于万法,那这个不属于万法的因果,与以下哪些内容相关?(多选题)
|type="[]" coef="2"}
+A、给误以为梦中老虎是真老虎的错觉找到了因。
+B、给明明没有桌子但凡夫心中呈现了真实无比的“看见了桌子”这件事,找到了因。
+C、立足圣者境界讲藏识缘起种子熏现模型破增益。
+D、境界自心现。
||比如说如果你认为这是一只动物园里的真老虎,那么这只老虎我们就认为它一定有妈,而且只有唯一的妈,这个老虎的妈妈,就是这只老虎的一种因,因果的因。但是究竟中观告诉我们,这只老虎其实无生,根本没产生,是如同老王梦中的虎,那梦中的虎压根儿就不可能有妈,给梦中的老虎找妈是戏论,唱戏的戏,演戏的戏。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居然就把这个老虎的妈妈给解构没了,这也就是把世间万法之间的因果关系给解构没了。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眼翳执毛”模型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type="[]" coef="2"}
-A、毛儿产生了。
+B、毛儿没有产生。
+C、眼睛生翳病,病眼中的影儿是有的。
-D、眼睛生翳病,病眼中的影儿也没有产生。
||“眼翳执毛模型”,就是一个生了眼睛翳病的人,本来是因为生病自身显现了影,他非不以为是影,他非误以为是心外的毛,执着着这个心外的毛,这个执、这个错误认识的强化,就使得这个毛在我们的感知世界里无比真实了,坚不可摧了。可是佛陀告诉我们,其实这个毛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心外没有毛,你非误以为有毛的错觉而已。这就是凡夫境界上的“境界自心现”。
{基于“眼翳执毛”模型,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不是现出了桌椅板凳、山河大地这些心外之物,而是现出了其实心外没有物,可无明凡夫非误以为心外有物的错觉。对这句法义的正确理解有哪些?
|type="[]" coef="2"}
+A、毛是根本、压根儿就没有。
+B、无明的凡夫认为有毛,认为眼睛之外、心之外有毛,这就是增益。
+C、翳病眼睛显现出的“似毛的影” 是有的。
+D、执著“似毛的影”误以为是眼睛之外的真“毛”的错觉是有的。
||阿赖耶识种子的现行不是显现出了桌椅板凳、山河大地这些心外之物,而是显现出了其实心外没有物,可无明凡夫非误以为心外有物的错觉,只是显现出了错觉。在这里只有翳病眼睛显现出的“似毛的影”和把这个“似毛的影”误以为是眼睛之外的真“毛”的那个错觉。大家注意,这个错觉是有的,而那个毛是根本、压根儿就没有的。无明的凡夫认为有毛,认为眼睛之外、心之外有毛,这就是增益。


</quiz>
</quiz>
<hr class="">
<hr class="">
<comments />
==='''判断题'''===
<hr class="">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quiz display=simple >
{分别是凡夫的基本特征,凡夫一定分别,只要分别就一定是凡夫。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在三时教法中,直接安立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以唯识解构凡夫误以为心外有物的这种错误认识,成就圣者的无分别智。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佛陀的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这两个体系既然相对独立就不能混学、不能混讲。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二时教法的二谛和三时教法的唯识,仅仅是解构的方法、手段、工具,仅仅是解构的善巧,不是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圣者能见的阿赖耶识就是佛陀证悟的真实性。
|type="()" coef="1"}
-正确
+错误
 
</quiz>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自测]]
[[Category:楞伽经自测]]
[[Category:楞伽经自测初级]]
[[Category:楞伽经自测初级]]
BK、BW、FW、JC、JM、L2、L4、LF、LK、MAIN、QA、V0、VF、ZY、行政员用户查核员评论管理员界面管理员监督员管理员、writer
4,762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