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时教法”的版本间差异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导入1个版本)
讨论 | 贡献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第1行: 第1行:
====[[三时教法]]====
====[[三时教法]]====


三时教法可以总结为八个字:“万法唯识,直陈真实”。佛陀在三时教法中,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的时候,跟初时教法的解构模式不一样,跟二时教法的二谛的解构模式也不一样。佛陀在三时教法中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时候,用了一个特定的模式,叫作“八识”的模式,也就是藏识缘起的模式。解构的结果就是前四个字:“万法唯识”。
三时教法可以总结为八个字:“万法唯识,直陈真实”。佛陀在三时教法中,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的时候,跟初时教法的解构模式不一样,跟二时教法的二谛的解构模式也不一样。佛陀在三时教法中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时候,用了一个特定的模式,叫做“八识”的模式,也就是藏识缘起的模式。解构的结果就是前四个字:“万法唯识”。


佛陀讲万法唯识在干什么呢?在解构。那么佛陀的万法唯识这个三时教法的解构,要做两件事。第一,要首先解构外在的物的世界,他说我们凡夫所感知的、在我们凡夫心识之外的物的世界—三时教法叫“外境”,这个外境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不过是我们内在心识的显现(注意:并不是心识真的显现出了外境,只是显现出了误以为有外境的错觉——虚妄分别),这就是“识外无境”;这是万法唯识的第一条道理。第二条道理,外境是没有的,但是能显现一个似有外境的,并且执着于这个似有的外境为实有的心识,是凡夫往昔执着心外有境的错误认识所积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不真实的(日后的修行是要把它转掉的——转识成智),也就是“外境无所有,心识不真实”。这两条合起来就是佛陀三时教法的第一部分,叫作“万法唯识”,目的就是解构。解构之后,佛陀要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性。佛陀在二时教法当中说“实相离言”,这个真实性是不能够用凡夫语言表达的;而三时教法在对真实性的表述上,是直陈,直截了当地告诉凡夫,是有真实性的,以及什么是真实性,这就是与二时教法的区别。
佛陀讲万法唯识在干什么呢?在解构。那么佛陀的万法唯识这个三时教法的解构,要做两件事。第一,要首先解构外在的物的世界,他说我们凡夫所感知的、在我们凡夫心识之外的物的世界—三时教法叫“外境”,这个外境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不过是我们内在心识的显现(注意:并不是心识真的显现出了外境,只是显现出了误以为有外境的错觉——虚妄分别),这就是“识外无境”;这是万法唯识的第一条道理。第二条道理,外境是没有的,但是能显现一个似有外境的,并且执着于这个似有的外境为实有的心识,是凡夫往昔执着心外有境的错误认识所积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不真实的(日后的修行是要把它转掉的——转识成智),也就是“外境无所有,心识不真实”。这两条合起来就是佛陀三时教法的第一部分,叫做“万法唯识”,目的就是解构。解构之后,佛陀要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性。佛陀在二时教法当中说“实相离言”,这个真实性是不能够用凡夫语言表达的;而三时教法在对真实性的表述上,是直陈,直截了当地告诉凡夫,是有真实性的,以及什么是真实性,这就是与二时教法的区别。


但是三时教法直陈真实有两个前提。第一,如方才所说,一定要通过万法唯识的学习,彻底了知凡夫所攀缘的一切的外在的物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这一条必须坚定。第二,佛陀所讲的真实性,确确实实是不能够用凡夫的语言所表达的。这是两个前提。在这两个前提基础之上,佛陀说我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要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真实,所以三时教法的第二点就叫作“直陈真实”。
但是三时教法直陈真实有两个前提。第一,如方才所说,一定要通过万法唯识的学习,彻底了知凡夫所攀缘的一切的外在的物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这一条必须坚定。第二,佛陀所讲的真实性,确确实实是不能够用凡夫的语言所表达的。这是两个前提。在这两个前提基础之上,佛陀说我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要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真实,所以三时教法的第二点就叫做“直陈真实”。


佛陀三时教法的代表性经典是《解深密经》,还有一部很重要的经典叫作《楞伽经》。
佛陀三时教法的代表性经典是《解深密经》,还有一部很重要的经典叫做《楞伽经》。


[[Category:二时教法]]
[[Category:二时教法]]

2021年2月20日 (六) 20:27的最新版本

三时教法

三时教法可以总结为八个字:“万法唯识,直陈真实”。佛陀在三时教法中,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的时候,跟初时教法的解构模式不一样,跟二时教法的二谛的解构模式也不一样。佛陀在三时教法中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的时候,用了一个特定的模式,叫做“八识”的模式,也就是藏识缘起的模式。解构的结果就是前四个字:“万法唯识”。

佛陀讲万法唯识在干什么呢?在解构。那么佛陀的万法唯识这个三时教法的解构,要做两件事。第一,要首先解构外在的物的世界,他说我们凡夫所感知的、在我们凡夫心识之外的物的世界—三时教法叫“外境”,这个外境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不过是我们内在心识的显现(注意:并不是心识真的显现出了外境,只是显现出了误以为有外境的错觉——虚妄分别),这就是“识外无境”;这是万法唯识的第一条道理。第二条道理,外境是没有的,但是能显现一个似有外境的,并且执着于这个似有的外境为实有的心识,是凡夫往昔执着心外有境的错误认识所积淀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不真实的(日后的修行是要把它转掉的——转识成智),也就是“外境无所有,心识不真实”。这两条合起来就是佛陀三时教法的第一部分,叫做“万法唯识”,目的就是解构。解构之后,佛陀要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实性。佛陀在二时教法当中说“实相离言”,这个真实性是不能够用凡夫语言表达的;而三时教法在对真实性的表述上,是直陈,直截了当地告诉凡夫,是有真实性的,以及什么是真实性,这就是与二时教法的区别。

但是三时教法直陈真实有两个前提。第一,如方才所说,一定要通过万法唯识的学习,彻底了知凡夫所攀缘的一切的外在的物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这一条必须坚定。第二,佛陀所讲的真实性,确确实实是不能够用凡夫的语言所表达的。这是两个前提。在这两个前提基础之上,佛陀说我为了度化众生的方便,要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真实,所以三时教法的第二点就叫做“直陈真实”。

佛陀三时教法的代表性经典是《解深密经》,还有一部很重要的经典叫做《楞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