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K:灌顶”的版本间差异

来自楞伽经导读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中印百科>利燕苗
(没有差异)

2020年5月7日 (四) 20:51的版本

灌顶Abhiṣeka印度古代王者即位时所举行的重要仪式之一。后扩大到民间,尤其是宗教团体之中。

灌顶仪式原为“王祭”的第二项内容。举行时,首先向因陀罗、苏摩、伐楼拿、密多罗等大神祭献用各种谷类做成的面饼,然后由宫廷祭司主持诵念七种经文,祈祝国运昌盛,新王长寿。新王则内着绸衣,外覆素色毛氅和斗篷,额束布带,带端从胸前塞入斗篷。诵经后,新王端坐于虎皮之上。祭司向他的头顶和身上洒水,圣水来自大海、娑罗私伐底河及旋涡、池塘、水井和天露,并浸以大麦和黍类。参与洒水的还有新王的兄弟、亲属、贵族和吠舍。新王宣誓克尽职守,并敦请婆罗门祭司鼎力帮助,襄成治事。人们在他的手臂上涂以油膏和香料。他则举目望天,听祭司祝他的统治如中天之日。然后登榕木御座,让祭司为他除发;头发置于一束拘舍草上。众祭司在他的身上再次涂满酥油和牛奶的混合物后,便可宣布一个至高无上,所向无敌,遵行大法,保护婆罗门的国王诞生了。一个恢复失地,重振雄威的国王也可以举行“二次灌顶”。随时间的推移,仪式趋于繁复奢华,如取水要用金罐,洒水要用有100个洞的容器,参加庆典的百姓要奉献礼物,事后要盛装游行,大张宴席等。仪式期间,为示王恩普被,不仅要慷慨布施僧俗,大赦囚犯,废止死刑,还要牛马卸套,禽鸟放生。

佛教密宗阿阇梨绍位,俗众结佛缘等亦有灌顶仪式,但往往仅取其名,用水与否倒不一定。佛教密宗的灌顶仪式也传到中国。

P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