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65/内容提要”的版本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065''' '''2-08-05境行果''' == 内容提要 == === 一、五位三阶段与境行果 === 大乘佛法,从凡夫到成佛的整个…”的新页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31行: 第31行:
'''总结一下,经文从“大慧,复有沙门、婆罗门,观一切法皆无自性”,一直到“转依次第成如来身”。这一大段经文是把从凡夫到成佛的全过程做了完整的表述,建议大家把这段经文背诵下来。'''
'''总结一下,经文从“大慧,复有沙门、婆罗门,观一切法皆无自性”,一直到“转依次第成如来身”。这一大段经文是把从凡夫到成佛的全过程做了完整的表述,建议大家把这段经文背诵下来。'''


===三、“大慧,菩萨摩诃萨欲得佛身,应当远离蕴、界、处、心因缘所作生住灭法戏论分别,但住心量”。===
===三、“大慧,菩萨摩诃萨欲得佛身,应当远离蕴、界、处、心、因缘、所作、生、住、灭法戏论分别,但住心量”。===


这段经文和下边那段经文,是佛陀把前边讲修行的那一大段经文,又用更简单的语言概括了一下,可见佛陀老人家的苦口婆心。佛说,大慧啊,菩萨想成佛,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远离,梵文是rahita,远离什么?远离戏论分别。什么是戏论分别呢?举例,蕴、界、处、心,就是以为有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的真实存在和对蕴、界、处的执著妄心,这是戏论分别。
这段经文和下边那段经文,是佛陀把前边讲修行的那一大段经文,又用更简单的语言概括了一下,可见佛陀老人家的苦口婆心。佛说,大慧啊,菩萨想成佛,应该做的第一件事是远离,梵文是rahita,远离什么?远离戏论分别。什么是戏论分别呢?举例,蕴、界、处、心,就是以为有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的真实存在和对蕴、界、处的执著妄心,这是戏论分别。


'''“因缘所作”''',就是以为凡夫心外世界的存在,有其产生的最初的原因;就是以为凡夫心外世界,有缘可以和合而生起;就是以为在凡夫心外世界,可以造业,这是戏论分别。
'''“因缘、所作”''',就是以为凡夫心外世界的存在,有其产生的最初的原因;就是以为凡夫心外世界,有缘可以和合而生起;就是以为在凡夫心外世界,可以造业,这是戏论分别。


'''“生住灭法”''',就是以为凡夫境界有生灭,这也是戏论分别。远离泯灭了这些戏论分别,结果是“但住心量”,就是离诸分别,但住唯心,了达凡夫境界只是心的显现。除此显现,什么都没有。这句经文是在概括第一阶段的修行。
'''“生、住、灭法”''',就是以为凡夫境界有生灭,这也是戏论分别。远离泯灭了这些戏论分别,结果是“但住心量”,就是离诸分别,但住唯心,了达凡夫境界只是心的显现。除此显现,什么都没有。这句经文是在概括第一阶段的修行。


===四、“观察三有无始时来妄习所起...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于自悉檀应善修学”。”===
===四、“观察三有无始时来妄习所起...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于自悉檀应善修学”。”===
第51行: 第51行:
'''“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于自悉檀应善修学”。''' 悉檀,梵文是siddhānta,音译为“悉檀”,一般意译为“成就”,就是圣者内证的真实境界。这句经文是对前边讲修行的大段经文的结束语。因此,大慧呀,菩萨应该以前面所讲的修行法要,去很好修行,获得自证境界。
'''“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于自悉檀应善修学”。''' 悉檀,梵文是siddhānta,音译为“悉檀”,一般意译为“成就”,就是圣者内证的真实境界。这句经文是对前边讲修行的大段经文的结束语。因此,大慧呀,菩萨应该以前面所讲的修行法要,去很好修行,获得自证境界。


== 梵汉经文: ==
== 梵汉经文 ==
{{L2:2-8/003梵}}
{{L2:2-8/003梵}}
{{L2:2-8/003繁}}
{{L2:2-8/003繁}}
BK、BW、FW、JC、JM、L2、L4、LF、LK、MAIN、QA、V0、VF、ZY、行政员用户查核员评论管理员界面管理员监督员管理员、writer
21,004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