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82/内容提要”的版本间差异
(建立内容为“'''《楞伽经》导读082''' '''2-19-01善知三自性相''' '''【本讲经文】'''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知三自性相。何者为三…”的新页面) |
(→内容提要) |
||
第24行: | 第24行: | ||
=== 三、“大慧,彼计著事相,有二种妄计性生,是诸如来之所演说,谓名相计著相,事相计著相。” === | === 三、“大慧,彼计著事相,有二种妄计性生,是诸如来之所演说,谓名相计著相,事相计著相。” === | ||
佛陀说,大慧呀,对依他起自性显现出的貌似心外事物相的执著,就有了遍计所执自性的两个内容,如来是这样建立遍计所执自性的。哪两个内容?'''第一,执著名言相,简称“名相”。第二,执著名言所指事物相,简称“事相”'''。在第一品第2段经文的第3讲中,讲了'''种子熏现模型''';在第二品第9段经文的第4讲中,又对种子熏现模型做了补充,现在要对种子熏现模型再进一步的补充。 | |||
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是显现与分别,就是生翳病的眼睛,显现出了似毛的影,而又将似毛的影分别为心外的毛。'''注意,一旦虚妄分别心外有毛,就一定会给这个误以为存在的心外的毛,要起个名字叫“毛”。'''这个名言的安立,就是执著名言相。安立名言这件事,也是个kṛ,就会在阿赖耶识熏习下杂染种子。安立名言熏习下的杂染种子,就叫“名言种子”。 | |||
其实显现与分别的“分别”,讲圆满了是两件事:第一,妄想心外有事物;第二,给妄想的心外事物“安立名言”。不要小看了安立名言这件事儿,因为杂染种子现行时,正是“名言种子”作为主导力量,才形成了ābhāsa这个“似外的显现”。 | |||
'''其实显现与分别的“分别”,讲圆满了是两件事:第一,妄想心外有事物;第二,给妄想的心外事物“安立名言”。不要小看了安立名言这件事儿,因为杂染种子现行时,正是“名言种子”作为主导力量,才形成了ābhāsa这个“似外的显现”。''' | |||
=== 四、“大慧,事计著相者,谓计著内外法。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内外法中计著自共相。是名二种妄计自性相。” === | === 四、“大慧,事计著相者,谓计著内外法。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内外法中计著自共相。是名二种妄计自性相。” === | ||
第33行: | 第34行: | ||
佛陀说,大慧呀,这个执著的名言所指事物相,就是事相,是凡夫的身体和身体之外的一切事物。这个执著的名言相,就是名相,是名言的安立,就会在内外法上作出自相与共相的了别。 | 佛陀说,大慧呀,这个执著的名言所指事物相,就是事相,是凡夫的身体和身体之外的一切事物。这个执著的名言相,就是名相,是名言的安立,就会在内外法上作出自相与共相的了别。 | ||
给事物安立名言,首先就是强化建立事物的自相,比如起名张三和李四,就确定了张三与李四相互区别的“自相”;同时又给张三和李四安立一个共同的名言——人,这又建立了张三与李四的“共相”。'''佛陀说,这内外法的事相和在事相上安立的名相,就是遍计所执自性的两个内容,遍计所执自性讲完了。''' | |||
=== 五、“大慧,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性。” === | === 五、“大慧,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性。” === | ||
什么是所依和所缘呢?所依和所缘,在第二品第5段经文中有定义,请大家回顾第二品第5段经文的第4讲。“所依”,梵文是āśraya,就是无始戏论虚妄习气,也就是阿赖耶识中的杂染种子。“所缘”,梵文是ālambana,就是把ābhāsa误执为nimitta,并给nimitta起了个名叫nimitta的这个“虚妄分别”,就是kṛ。因此,“所依”就是杂染种子,“所缘”就是虚妄分别的kṛ。 | 什么是所依和所缘呢?所依和所缘,在第二品第5段经文中有定义,请大家回顾第二品第5段经文的第4讲。“所依”,梵文是āśraya,就是无始戏论虚妄习气,也就是阿赖耶识中的杂染种子。“所缘”,梵文是ālambana,就是把ābhāsa误执为nimitta,并给nimitta起了个名叫nimitta的这个“虚妄分别”,就是kṛ。因此,“所依”就是杂染种子,“所缘”就是虚妄分别的kṛ。 | ||
佛陀说,由于杂染种子和杂染种子现行时的kṛ,就生起了依他起自性。在前面的课程中讲过,所谓“依他起”,就是种子与kṛ相互依他而起。大家要特别注意,佛陀三时教法中的依他起自性,实叉难陀译为“缘起自性”或“缘起性”。这个“缘起性”只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阿赖耶识的种子与kṛ的相互缘起。千万不要混同于佛陀二时教法“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的“缘生缘起”;千万不要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为二时教法的凡夫境界中的万事万物的“因缘和合”而生起。比如“山”是土的和合而生起,“河”是水的和合而生起。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只是圣者才能见的心识上的种子与kṛ的相互缘起,是胜义因果,是“藏识缘起”。目的是彻底解构凡夫心外的万事万物,是要表明凡夫心外万事万物压根无生,压根不存在。如果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为凡夫心外万事万物“因缘和合”而生起了,这就是不折不扣的颠倒佛说。 | '''佛陀说,由于杂染种子和杂染种子现行时的kṛ,就生起了依他起自性。在前面的课程中讲过,所谓“依他起”,就是种子与kṛ相互依他而起。大家要特别注意,佛陀三时教法中的依他起自性,实叉难陀译为“缘起自性”或“缘起性”。这个“缘起性”只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阿赖耶识的种子与kṛ的相互缘起。千万不要混同于佛陀二时教法“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的“缘生缘起”;千万不要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为二时教法的凡夫境界中的万事万物的“因缘和合”而生起。比如“山”是土的和合而生起,“河”是水的和合而生起。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只是圣者才能见的心识上的种子与kṛ的相互缘起,是胜义因果,是“藏识缘起”。目的是彻底解构凡夫心外的万事万物,是要表明凡夫心外万事万物压根无生,压根不存在。如果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为凡夫心外万事万物“因缘和合”而生起了,这就是不折不扣的颠倒佛说。''' | ||
再强调一遍,佛陀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只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与种子现行的kṛ之间的依他而起,就是这句经文所说的“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性”,别的都不是,依他起自性讲完了。 | '''再强调一遍,佛陀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只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与种子现行的kṛ之间的依他而起,就是这句经文所说的“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性”,别的都不是,依他起自性讲完了。''' | ||
=== 六、“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 === | === 六、“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 === | ||
佛陀说,什么是圆成实自性呢?就是远离了名相和事相的分别之后,自内证圣智亲证的圣境界真如,这个真如,就是圆成实自性。'''注意这句话里有5个重要的词,名相、事相、分别、圣智和真如。'''远离名相和事相的分别,就是破增益,就是了达名相和事相,其实根本不存在,只是凡夫误以为的存在。名相和事相就是遍计所执自性。分别就是依他起自性,是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自内证圣智亲证圣境界真如,就是补损减。就是由依他起自性“杂染”部分的分别的“识”,转为依他起自性清净部分的无分别的“智”——转识成智,以此圣智,亲证真如。真如,就是自证圣智的行处,就是圣者证悟的真实性,换个名字叫“圆成实自性”。 | |||
佛陀继续说,大慧呀,这圆成实自性,就是如来藏心。'''注意,如来藏心的“心”,梵文是hṛdaya,不是citta。如来藏心就是如来藏的核心法义,如来藏的核心法义就是真如,就是圆成实自性,这个如来藏心就是“不空如来藏”。'''关于如来藏,请大家回顾一下,第一品第3段经文的第12讲和第13讲。 | |||
《楞伽经》第二品的第19段经文学习圆满了。 | 《楞伽经》第二品的第19段经文学习圆满了。 | ||
2021年8月17日 (二) 14:39的最新版本
《楞伽经》导读082
2-19-01善知三自性相
【本讲经文】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知三自性相。何者为三?所谓妄计自性,缘起自性,圆成自性。大慧,妄计自性从相生。云何从相生?谓彼依缘起事相种类显现,生计著故。大慧,彼计著事相,有二种妄计性生,是诸如来之所演说,谓名相计著相,事相计著相。大慧,事计著相者,谓计著内外法。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内外法中计、著自共相。是名二种妄计自性相。大慧,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性。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
内容提要
现在学习《楞伽经》第二品第19段经文。
大家知道,佛陀三时教法是由4个道理支撑起来的,哪4个道理呢?就是五法、三自性、八识和二无我。下边这段经文就是讲三自性,请大家结合《楞伽经》第一品第3段经文的第18讲和第19讲的内容,一起学习。
一、“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知三自性相。何者为三?所谓妄计自性,缘起自性,圆成自性。”
佛陀说,大慧呀,菩萨们应该很好地知晓“三自性相”。哪三种自性相呢?就是妄计自性、缘起自性和圆成自性。
“妄计自性”,梵文是parikalpitasvabhāva,玄奘法师译为“遍计所执自性”。
“缘起自性”,梵文是paratantrasvabhāva,玄奘法师译为“依他起自性”。
“圆成自性”,梵文是pariniṣpannasvabhāva,玄奘法师译为“圆成实自性”。
千百年来,对于这“三自性”的翻译,汉传佛教逐渐接受了玄奘法师的译文。
二、“大慧,妄计自性从相生。云何从相生?谓彼依缘起事相种类显现,生计著故。”
佛陀说,大慧呀,遍计所执自性是由于相而生起。这里的“相”,梵文是nimitta,就是外相。为什么说遍计所执自性是由于外相而生起呢?就是因为依他起自性显现出了犹如有心外事物存在的相,进而对这个貌似的心外事物的相产生了执著,就是把这个“似外之相”当作“真外之相”(nimitta)。所以这个遍计所执自性,就是由于凡夫误以为的外相(nimitta)的存在而生起。
三、“大慧,彼计著事相,有二种妄计性生,是诸如来之所演说,谓名相计著相,事相计著相。”
佛陀说,大慧呀,对依他起自性显现出的貌似心外事物相的执著,就有了遍计所执自性的两个内容,如来是这样建立遍计所执自性的。哪两个内容?第一,执著名言相,简称“名相”。第二,执著名言所指事物相,简称“事相”。在第一品第2段经文的第3讲中,讲了种子熏现模型;在第二品第9段经文的第4讲中,又对种子熏现模型做了补充,现在要对种子熏现模型再进一步的补充。
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现行,是显现与分别,就是生翳病的眼睛,显现出了似毛的影,而又将似毛的影分别为心外的毛。注意,一旦虚妄分别心外有毛,就一定会给这个误以为存在的心外的毛,要起个名字叫“毛”。这个名言的安立,就是执著名言相。安立名言这件事,也是个kṛ,就会在阿赖耶识熏习下杂染种子。安立名言熏习下的杂染种子,就叫“名言种子”。
其实显现与分别的“分别”,讲圆满了是两件事:第一,妄想心外有事物;第二,给妄想的心外事物“安立名言”。不要小看了安立名言这件事儿,因为杂染种子现行时,正是“名言种子”作为主导力量,才形成了ābhāsa这个“似外的显现”。
四、“大慧,事计著相者,谓计著内外法。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内外法中计著自共相。是名二种妄计自性相。”
“内外法”的“内”指众生的身体之内,“外”指众生身体之外。内外法就是众生的身体和身体之外的一切事物。
佛陀说,大慧呀,这个执著的名言所指事物相,就是事相,是凡夫的身体和身体之外的一切事物。这个执著的名言相,就是名相,是名言的安立,就会在内外法上作出自相与共相的了别。 给事物安立名言,首先就是强化建立事物的自相,比如起名张三和李四,就确定了张三与李四相互区别的“自相”;同时又给张三和李四安立一个共同的名言——人,这又建立了张三与李四的“共相”。佛陀说,这内外法的事相和在事相上安立的名相,就是遍计所执自性的两个内容,遍计所执自性讲完了。
五、“大慧,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性。”
什么是所依和所缘呢?所依和所缘,在第二品第5段经文中有定义,请大家回顾第二品第5段经文的第4讲。“所依”,梵文是āśraya,就是无始戏论虚妄习气,也就是阿赖耶识中的杂染种子。“所缘”,梵文是ālambana,就是把ābhāsa误执为nimitta,并给nimitta起了个名叫nimitta的这个“虚妄分别”,就是kṛ。因此,“所依”就是杂染种子,“所缘”就是虚妄分别的kṛ。
佛陀说,由于杂染种子和杂染种子现行时的kṛ,就生起了依他起自性。在前面的课程中讲过,所谓“依他起”,就是种子与kṛ相互依他而起。大家要特别注意,佛陀三时教法中的依他起自性,实叉难陀译为“缘起自性”或“缘起性”。这个“缘起性”只是立足于圣者境界,安立阿赖耶识的种子与kṛ的相互缘起。千万不要混同于佛陀二时教法“四重二谛”的前两重二谛的“缘生缘起”;千万不要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为二时教法的凡夫境界中的万事万物的“因缘和合”而生起。比如“山”是土的和合而生起,“河”是水的和合而生起。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只是圣者才能见的心识上的种子与kṛ的相互缘起,是胜义因果,是“藏识缘起”。目的是彻底解构凡夫心外的万事万物,是要表明凡夫心外万事万物压根无生,压根不存在。如果把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理解为凡夫心外万事万物“因缘和合”而生起了,这就是不折不扣的颠倒佛说。
再强调一遍,佛陀三时教法的依他起自性,只是阿赖耶识杂染种子与种子现行的kṛ之间的依他而起,就是这句经文所说的“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性”,别的都不是,依他起自性讲完了。
六、“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
佛陀说,什么是圆成实自性呢?就是远离了名相和事相的分别之后,自内证圣智亲证的圣境界真如,这个真如,就是圆成实自性。注意这句话里有5个重要的词,名相、事相、分别、圣智和真如。远离名相和事相的分别,就是破增益,就是了达名相和事相,其实根本不存在,只是凡夫误以为的存在。名相和事相就是遍计所执自性。分别就是依他起自性,是依他起自性的“杂染”部分。自内证圣智亲证圣境界真如,就是补损减。就是由依他起自性“杂染”部分的分别的“识”,转为依他起自性清净部分的无分别的“智”——转识成智,以此圣智,亲证真如。真如,就是自证圣智的行处,就是圣者证悟的真实性,换个名字叫“圆成实自性”。
佛陀继续说,大慧呀,这圆成实自性,就是如来藏心。注意,如来藏心的“心”,梵文是hṛdaya,不是citta。如来藏心就是如来藏的核心法义,如来藏的核心法义就是真如,就是圆成实自性,这个如来藏心就是“不空如来藏”。关于如来藏,请大家回顾一下,第一品第3段经文的第12讲和第13讲。 《楞伽经》第二品的第19段经文学习圆满了。
梵汉经文
punar aparaṃ mahāmate bodhisattvena mahāsattvena svabhāvalakṣaṇatrayakuśalena bhavitavyam | tatra mahāmate parikalpitasvabhāvo nimittāt pravartate | kathaṃ punar mahāmate parikalpitasvabhāvo nimittāt pravartate tatra mahāmate paratantrasvabhāvo vastunimittalakṣaṇākāraḥ khyāyate | tatra mahāmate vastunimittalakṣaṇābhiniveśaḥ punar dviprakāraḥ | parikalpitasvabhāvaṃ vyavasthāpayanti tathāgatā arhantaḥ samyaksaṃbuddhā nāmābhiniveśalakṣaṇena ca nāmavastunimittābhiniveśalakṣaṇena ca | tatra vastunimittābhiniveśalakṣaṇaṃ punar mahāmate yad utādhyātmabāhyadharmābhiniveśaḥ | nimittalakṣaṇābhiniveśaḥ punar yaduta teṣv evādhyātmikabāhyeṣu dharmeṣu svasāmānyalakṣaṇaparijñānāvabodhaḥ | etan mahāmate dviprakāraṃ parikalpitasvabhāvasya lakṣaṇam | yad āśrayālambanāt pravartate tat paratantram | tatra mahāmate pariniṣpannasvabhāvaḥ katamo yaduta nimittanāmavastulakṣaṇavikalpavirahitaṃ tathatāryajñānagatigamanapratyātmāryajñānagatigocaraḥ | eṣa mahāmate pariniṣpannasvabhāvas tathāgatagarbhahṛdayam ||
【求譯】“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謂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大慧!妄想自性從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從相生?”佛告大慧:“緣起自性事相相行顯現。事相相計著有二種。妄想自性,如來、應供、等正覺之所建立,謂名相計著相,及事相計著相。名相計著相者,謂內外法計著。事相計著相者,謂卽彼如是內外自共相計著。是名二種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緣生,是名緣起。云何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妄想,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
【菩譯】“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知三法自體相。大慧!何等三法自體相?一者、虛妄分別名字相;二者、因緣法體自相相;三者、第一義諦法體相。大慧!何者虛妄分別名字相?謂從名字虛妄分別一切法相,是名虛妄分別名字之相。大慧!何者因緣法體自相相?大慧!因緣法體自相相者,從境界事生故。大慧!因緣法體境界事相,諸佛、如來、應、正遍知,說虛妄分別差別有二種。何等二種?一者、妄執名字戲論分別;二者、妄執名字相、分別境界相、事相。大慧!何者妄執名字相、境界相、事相?謂卽彼內外法自相同相。大慧!是名因緣法體二種自相相,以依彼法觀彼法生故,大慧!是名因緣法體自相相。大慧!何者第一義諦法體相?謂諸佛如來,離名字相、境界相、事相相,聖智修行境界行處。大慧!是名第一義諦相諸佛如來藏心。
【實譯】“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知三自性相。何者爲三?所謂妄計自性,緣起自性,圓成自性。大慧!妄計自性從相生。云何從相生?謂彼依緣起事相種類顯現,生計著故。大慧!彼計著事相,有二種妄計性生,是諸如來之所演說,謂名相計著相,事相計著相。大慧!事計著相者,謂計著內外法。相計著相者,謂卽彼內外法中計著自共相。是名二種妄計自性相。大慧!從所依所緣起,是緣起性。何者圓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一切分別,自證聖智所行眞如。大慧!此是圓成自性,如來藏心。
【求译】“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相相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谓名相计著相,及事相计著相。名相计著相者,谓内外法计著。事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计著。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缘生,是名缘起。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
【菩译】“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知三法自体相。大慧!何等三法自体相?一者、虚妄分别名字相;二者、因缘法体自相相;三者、第一义谛法体相。大慧!何者虚妄分别名字相?谓从名字虚妄分别一切法相,是名虚妄分别名字之相。大慧!何者因缘法体自相相?大慧!因缘法体自相相者,从境界事生故。大慧!因缘法体境界事相,诸佛、如来、应、正遍知,说虚妄分别差别有二种。何等二种?一者、妄执名字戏论分别;二者、妄执名字相、分别境界相、事相。大慧!何者妄执名字相、境界相、事相?谓即彼内外法自相同相。大慧!是名因缘法体二种自相相,以依彼法观彼法生故,大慧!是名因缘法体自相相。大慧!何者第一义谛法体相?谓诸佛如来,离名字相、境界相、事相相,圣智修行境界行处。大慧!是名第一义谛相诸佛如来藏心。
【实译】“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知三自性相。何者为三?所谓妄计自性,缘起自性,圆成自性。大慧!妄计自性从相生。云何从相生?谓彼依缘起事相种类显现,生计著故。大慧!彼计著事相,有二种妄计性生,是诸如来之所演说,谓名相计著相,事相计著相。大慧!事计著相者,谓计著内外法。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内外法中计著自共相。是名二种妄计自性相。大慧!从所依所缘起,是缘起性。何者圆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真如。大慧!此是圆成自性,如来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