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26/内容提要”的版本间差异

无编辑摘要
讨论 | 贡献
第1行: 第1行:
'''《楞伽经》导读026'''——'''1-03-13 如来藏光明'''
'''《楞伽经》导读026——1-03-13 如来藏光明'''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


第12行: 第12行:


==='''二、为什么如来藏属于三时教法,不属于二时教法'''===
==='''二、为什么如来藏属于三时教法,不属于二时教法'''===
1、空性与唯识性
==== '''1.空性与唯识性''' ====
空如来藏——阿赖耶识在二时教法里没有,这是因为立足点的问题。


空如来藏——阿赖耶识在二时教法里没有,这是因为立足点的问题。二时教法立足于凡夫境界而说法,因此是用始于凡夫实有见的“四重二谛”来对治凡夫二边,进而泯灭二边而证空性,以这样的原理和方法来破增益。空性就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其实从来、压根就是以根本不存在为其基本特征的,这就是空性。不存在,为什么凡夫感知到了呢?那是因为凡夫无明、糊涂。因此在二时教法里,安立空性是破增益,是解构凡夫境界。
二时教法立足于凡夫境界而说法,因此是用始于凡夫实有见的“四重二谛”来对治凡夫二边,进而泯灭二边而证空性,以这样的原理和方法来破增益。空性就是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其实从来、压根就是以根本不存在为其基本特征的,这就是空性。不存在,为什么凡夫感知到了呢?那是因为凡夫无明、糊涂。因此在二时教法里,安立空性是破增益,是解构凡夫境界。


三时教法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因此安立了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引导凡夫证唯识性,以这样的原理跟方法来破增益。唯识性就是凡夫以为心外的存在,圣者认为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虚妄分别,这就是唯识性。因此在三时教法里,安立唯识性是破增益,是解构凡夫境界。
三时教法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因此安立了圣者才能见的阿赖耶识,引导凡夫证唯识性,以这样的原理跟方法来破增益。唯识性就是凡夫以为心外的存在,圣者认为根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是虚妄分别,这就是唯识性。因此在三时教法里,安立唯识性是破增益,是解构凡夫境界。
因此就破增益而言,二时教法讲空性,三时教法讲唯识性,是两套相对独立的学修体系,不能混讲。
因此就破增益而言,二时教法讲空性,三时教法讲唯识性,是两套相对独立的学修体系,不能混讲。


2、遮诠与表诠
==== '''2.遮诠与表诠''' ====
 
不空如来藏——真如,虽然二时教法经典里有真如这个名言出现,但是没有做表诠解读。表诠就是直接陈述、正面肯定的解释。与表诠相对的遮诠就是间接陈述,就是不以肯定形式,而以否定形式做解释。比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遮诠。二时教法里也讲佛陀证悟的真实性,但限于立足于凡夫境界说法,对真实性不能直陈、表诠,只能遮诠。用的最多的名言是实相,对实相的解读充其量是实相与空性不一不异,还是遮诠。
不空如来藏——真如,虽然二时教法经典里有真如这个名言出现,但是没有做表诠解读。表诠就是直接陈述、正面肯定的解释。与表诠相对的遮诠就是间接陈述,就是不以肯定形式,而以否定形式做解释。比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是遮诠。二时教法里也讲佛陀证悟的真实性,但限于立足于凡夫境界说法,对真实性不能直陈、表诠,只能遮诠。用的最多的名言是实相,对实相的解读充其量是实相与空性不一不异,还是遮诠。


第33行: 第34行:
虽然有些经典只讲如来藏不空的一面,只讲真如,但这样的经典也是默认如来藏空的一面的。因为证唯识性,解构凡夫心外境界,这是证真如的前提。只有通过唯识,解构凡夫的心外境界,证得的如来藏光明才会是心上的光明,而不落入凡夫分别见;也只有证唯识无境,讲如来藏才不会落入所谓的如来藏生万法的外道见。
虽然有些经典只讲如来藏不空的一面,只讲真如,但这样的经典也是默认如来藏空的一面的。因为证唯识性,解构凡夫心外境界,这是证真如的前提。只有通过唯识,解构凡夫的心外境界,证得的如来藏光明才会是心上的光明,而不落入凡夫分别见;也只有证唯识无境,讲如来藏才不会落入所谓的如来藏生万法的外道见。


历史上有些佛教大德惧怕如来藏,就是担心一讲如来藏,就堕入如来藏生万法的见解。在印度,有一个永恒的真实本体能生凡夫境界的万事万物,这样的见解是彻头彻尾的非佛教见解。在汉传佛教,受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的“道生万物思想”的影响,就总是有佛教徒喜欢掺揉道家思想,将如来藏,将真如比附为道家的“道”,因此如来藏生万法就大行其道了。这也是有人将如来藏斥为外道见的原因。殊不知,佛法与外道的最大的不共之一,就是佛陀根本不承认世间万法的存在,万法根本不需要生。总之,如来藏不生万法,这是佛法的见解。
历史上有些佛教大德惧怕如来藏,就是担心一讲如来藏,就堕入如来藏生万法的见解。
在印度,有一个永恒的真实本体能生凡夫境界的万事万物,这样的见解是彻头彻尾的非佛教见解。
在汉传佛教,受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样的“道生万物思想”的影响,就总是有佛教徒喜欢掺揉道家思想,将如来藏,将真如比附为道家的“道”,因此如来藏生万法就大行其道了。这也是有人将如来藏斥为外道见的原因。
殊不知,佛法与外道的最大的不共之一,就是佛陀根本不承认世间万法的存在,万法根本不需要生。总之,如来藏不生万法,这是佛法的见解。
 
=='''梵汉经文'''==
同上一讲(025讲)。
 


=='''经文部分'''==
{{L2:1-3/013梵}}
{{L2:1-3/013繁}}
{{L2:1-3/013简}}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辅导]]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Category:楞伽经内容提要]]
BK、BW、FW、JC、JM、L2、L4、LF、LK、MAIN、QA、V0、VF、ZY、行政员用户查核员评论管理员界面管理员监督员管理员、writer
4,762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