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执有差异”的版本间差异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标签:移动版编辑 移动版网页编辑 |
||
第1行: | 第1行: | ||
===[[破执有差异]]=== | ===[[破执有差异]]=== | ||
佛陀怎样破我们的人我执跟法我执呢?大家知道,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众生千差万别,众生的习性、众生的根性是有差别的。那佛陀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时候,解构的模式跟方法就应该有所差别。佛教把佛陀叫做“大医王”,就是把他看作大医生。确实,佛陀度众生,就像医生给患者看病,患者生了什么病,医生就要开什么药,要对症下药;由于众生的病的千差万别,因此医生的药也有种种的不同。佛陀给凡夫说法的时候,体系上也有不同,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不理解佛陀说法的差异性,会造成很多不好的后果。比如有的佛教徒说,读一本佛经好像读懂了,但是读第二本的时候,发现乱了,读第三本的时候,更乱了。为什么呢?因为好像佛陀在这三部经典里,讲法不一样,甚至在很多凡夫心中,他认为这些说法似乎还有矛盾,这是第一种情形。 | |||
还有第二种情形,很多佛教的教派是依据某一部经或者某一部论而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的,但是不同的教派体系依据不同的经、不同的论而构造的思想体系,有的时候看起来是有矛盾的,因此引起了很多教派的纷争。大家都自以为自己是有经典依据的,都以为自己的教法体系是唯一正确的,而批评对方。这种现象,在千百年来的佛教传承当中,是经常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就是不理解佛陀教法的内部差异性,也就是佛陀针对不同的众生在说法的时候有所差别。 | 还有第二种情形,很多佛教的教派是依据某一部经或者某一部论而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的,但是不同的教派体系依据不同的经、不同的论而构造的思想体系,有的时候看起来是有矛盾的,因此引起了很多教派的纷争。大家都自以为自己是有经典依据的,都以为自己的教法体系是唯一正确的,而批评对方。这种现象,在千百年来的佛教传承当中,是经常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就是不理解佛陀教法的内部差异性,也就是佛陀针对不同的众生在说法的时候有所差别。 |
2021年2月20日 (六) 21:44的最新版本
破执有差异
佛陀怎样破我们的人我执跟法我执呢?大家知道,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众生千差万别,众生的习性、众生的根性是有差别的。那佛陀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时候,解构的模式跟方法就应该有所差别。佛教把佛陀叫做“大医王”,就是把他看作大医生。确实,佛陀度众生,就像医生给患者看病,患者生了什么病,医生就要开什么药,要对症下药;由于众生的病的千差万别,因此医生的药也有种种的不同。佛陀给凡夫说法的时候,体系上也有不同,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不理解佛陀说法的差异性,会造成很多不好的后果。比如有的佛教徒说,读一本佛经好像读懂了,但是读第二本的时候,发现乱了,读第三本的时候,更乱了。为什么呢?因为好像佛陀在这三部经典里,讲法不一样,甚至在很多凡夫心中,他认为这些说法似乎还有矛盾,这是第一种情形。
还有第二种情形,很多佛教的教派是依据某一部经或者某一部论而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的,但是不同的教派体系依据不同的经、不同的论而构造的思想体系,有的时候看起来是有矛盾的,因此引起了很多教派的纷争。大家都自以为自己是有经典依据的,都以为自己的教法体系是唯一正确的,而批评对方。这种现象,在千百年来的佛教传承当中,是经常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就是不理解佛陀教法的内部差异性,也就是佛陀针对不同的众生在说法的时候有所差别。
这个差别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众生根性不同,佛陀在解构我们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时候,解构模式跟方法就不同;第二,为了保持教理体系的完整性,由于解构的差异,导致了佛陀教法的第二个部分,即诠释佛陀所要表达的诸法真实性的时候,在真实性的表达上同样是有着差异。也就是前面讨论的,佛陀教法分前后两部分:第一,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破增益);第二,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实(补损减)。由于众生的差别,佛陀说法在这两个方面都会表现出差异。如果不理解这些差异,学佛的时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