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5
个编辑
第72行: | 第72行: | ||
{“境界自心现”中的“心”是什么“心”? (多选) | {“境界自心现”中的“心”是什么“心”? (多选)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 | +既指凡夫心,也指圣者心。 | ||
+ | +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感知不到圣者心。 | ||
-凡夫心能见真如。 | -凡夫心能见真如。 | ||
+圣者心能见、能证真如。 | +圣者心能见、能证真如。 | ||
+ 真如只有圣者能见、能证。 | +真如只有圣者能见、能证。 | ||
- | -真如是圣者心之外的事物和事物的运行规律 | ||
||在《楞伽经》当中讲心,它分凡夫心与圣者心。真如就是圣者、就是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只有圣者能见、能证。那么真如,显然不是凡夫的行处,说的通俗点,就是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是感知不到的。 | ||在《楞伽经》当中讲心,它分凡夫心与圣者心。真如就是圣者、就是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只有圣者能见、能证。那么真如,显然不是凡夫的行处,说的通俗点,就是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是感知不到的。 | ||
第83行: | 第83行: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真如 | +真如 | ||
+ | +佛亲证的真正真实性 | ||
+ | +佛境界 | ||
+“能证”的正智和“所证”的真如“不二”的境界。 | +“能证”的正智和“所证”的真如“不二”的境界。 | ||
||佛陀告诉我们,圣者的心的行处就是真如。真如就是圣者、就是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只有圣者能见、能证。佛陀证悟的真正真实性,这个能证之心和证的真如,它是一体的,是不二的。 | ||佛陀告诉我们,圣者的心的行处就是真如。真如就是圣者、就是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真如只有圣者能见、能证。佛陀证悟的真正真实性,这个能证之心和证的真如,它是一体的,是不二的。 | ||
{ | {对“见到真如和最终证得真如是有区别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多选)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 | +修行小乘的修行者进入灭尽定能见真如,但还不算证得真如。 | ||
- | -圣位菩萨可以见真如。 | ||
+凡夫通过禅定能见真如,但不算证到真如。 | +凡夫通过禅定能见真如,但不算证到真如。 | ||
- 只有佛才是圆满的证得真如。 | -只有佛才是圆满的证得真如。 | ||
||真如就是圣者、就是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那么真如,显然不是凡夫的行处,说的通俗点,就是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是感知不到的。 | ||真如就是圣者、就是佛陀才能亲证的真正的真实性。那么真如,显然不是凡夫的行处,说的通俗点,就是凡夫凭着凡夫的感官是感知不到的。 | ||
{佛陀为什么讲“境界自心现”? (多选) | {佛陀为什么讲“境界自心现”? (多选)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 告诉我们凡夫无明所障,我们糊涂。 | +告诉我们凡夫无明所障,我们糊涂。 | ||
+告诉我们,凡夫自以为依靠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到的这个世界,其实只是心的显现,并不是心外真的有这个真实的世界的存在。 | +告诉我们,凡夫自以为依靠我们的感官所能感知到的这个世界,其实只是心的显现,并不是心外真的有这个真实的世界的存在。 | ||
+ | +为了破增益、补损减,引领众生成佛。 | ||
+佛陀认为我们凡夫犯的第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增益”,所以要纠正我们的错误。 | +佛陀认为我们凡夫犯的第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增益”,所以要纠正我们的错误。 | ||
+ 佛陀说我们还犯了第二个错误,就是不承认佛陀有亲证的真实性,这个错误起名叫“损减”,所以要纠正我们的错误。 | +佛陀说我们还犯了第二个错误,就是不承认佛陀有亲证的真实性,这个错误起名叫“损减”,所以要纠正我们的错误。 | ||
+ 圣者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并没有离开圣者的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依然可以表达为是“境界自心现”。 | +圣者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并没有离开圣者的心,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依然可以表达为是“境界自心现”。 | ||
||参看课程。 | ||参看课程。 | ||
{凡夫为什么会犯“增益”的错误?(多选) | {凡夫为什么会犯“增益”的错误?(多选)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 | +凡夫认为的存在,跟我们能认识的这个心是独立的,是分开的,能认识的心与被认识的物是分离的。 | ||
+凡夫无明所障。 | +凡夫无明所障。 | ||
+ | +凡夫不知道心外无物。 | ||
+ | +凡夫坚定不移地认为有心外的真实存在,死死抓住不放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为真实。 | ||
||我们这些凡夫无明所障,我们糊涂,我们非把佛陀认为只是心的显现,并不是独立于我们的心,在我们心外的真实存在的这些事物,可我们这些凡夫对这些事物,却坚定不移地认为这是心外的真实存在,而且死死地执著着这个世界不放手。在我们凡夫的心中,我们认为的存在,它一定是跟我们能认识的这个心是独立的,是分开的;也就是能认识的心与被认识的物是分离的,这是我们凡夫的典型的认知模式。 | ||我们这些凡夫无明所障,我们糊涂,我们非把佛陀认为只是心的显现,并不是独立于我们的心,在我们心外的真实存在的这些事物,可我们这些凡夫对这些事物,却坚定不移地认为这是心外的真实存在,而且死死地执著着这个世界不放手。在我们凡夫的心中,我们认为的存在,它一定是跟我们能认识的这个心是独立的,是分开的;也就是能认识的心与被认识的物是分离的,这是我们凡夫的典型的认知模式。 | ||
{ | {为什么凡夫会犯“损减”的错误?(多选)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 | +因为凡夫无明所障。 | ||
+ | +凡夫心无法见真如,因为无法见真如,于是不承认佛陀有亲证的真实性。 | ||
+ 凡夫依靠感知,感知不到圣者境界,于是不承认佛陀有亲证的真实性。 | +凡夫依靠感知,感知不到圣者境界,于是不承认佛陀有亲证的真实性。 | ||
+ | +增益和损减是连带性错误,因为“增益”了,所以“损减”了。 | ||
||我们这些凡夫无明所障,我们这些凡夫非要把心的显现当作独立于心,在心外的真实存在。真如,是我们凡夫靠着我们的感官所感知不到的。既然我们感知不到,那我们凡夫就不承认有佛陀亲证的真正真实性的存在;不仅不承认,而且还生起诽谤,说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真如,我没有见过,那不存在。增益的错误和这个损减的错误,是连带性错误。就是因为我们凡夫增益了,所以才损减了。 | ||我们这些凡夫无明所障,我们这些凡夫非要把心的显现当作独立于心,在心外的真实存在。真如,是我们凡夫靠着我们的感官所感知不到的。既然我们感知不到,那我们凡夫就不承认有佛陀亲证的真正真实性的存在;不仅不承认,而且还生起诽谤,说佛陀证悟的真实性——真如,我没有见过,那不存在。增益的错误和这个损减的错误,是连带性错误。就是因为我们凡夫增益了,所以才损减了。 | ||
{ 整个佛法无非就是讲两件事情,是哪两件?(多选) | {整个佛法无非就是讲两件事情,是哪两件?(多选) | ||
|type="[]" coef="2"} | |type="[]" coef="2"} | ||
- 世俗因果。 | -世俗因果。 | ||
- 人天善法。 | -人天善法。 | ||
+ | +破增益。 | ||
+ 补损减。 | +补损减。 | ||
- 六道轮回。 | -六道轮回。 | ||
||整个佛法无非就是讲两件事情——破增益和不损减,没有第三件事情。 | ||整个佛法无非就是讲两件事情——破增益和不损减,没有第三件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