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判断题每题1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总分122分
点击随机按钮,设定 随机题目、随机答案顺序;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对经文「其诸菩萨摩诃萨,悉已通达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中“通达”一词的法义理解正确的是?(单选)
2 能够受到诸佛“手灌其顶”的加持的菩萨是什么菩萨?(单选)
3 学习“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最主要的好处都有哪些?(多选)
4 「境界自心现」中,“境界”对应的梵文词是gocara,对“境界”一词的法义理解正确的是哪些?(多选)
5 「善知境界自心现义」中,对“自心现”的法义理解错误的是哪些?(多选)
6 “我们凡夫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感知到的种种的事物,这就是对凡夫而言的境界。”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7 对“境界自心现”中的“现”表述错误的是?(多选)
8 “境界自心现”中的“心”是什么“心”? (多选)
9 圣者心的行处是什么?(多选)
10 对“见到真如和最终证得真如是有区别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多选)
11 佛陀为什么讲“境界自心现”? (多选)
12 凡夫为什么会犯“增益”的错误?(多选)
13 为什么凡夫会犯“损减”的错误?(多选)
14 整个佛法无非就是讲两件事情,是哪两件?(多选)
15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楞伽经》呢?(多选)
16 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理解“禅宗”这个教派?(多选)
17 达摩祖师送给慧可一部经书,就是《楞伽经》,达摩祖师对慧可说:“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对达摩祖师的话,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18 达摩祖师说:“吾观震旦,所有经教,唯楞伽,可以印心”。什么样的境界符合“印心”标准?(多选)
19 对“明心见性,见道大悟”理解不正确的是?(多选)
20 佛教中,关于“心”这个词和法义差别,该如何正确理解?(多选)
21 “在《解深密经》里,把佛陀老人家一生的完整的教法分成了三个相对独立的名言系统,分别给它起名叫做初时教法、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对这句话中“相对独立”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22 对《楞伽经》中“藏识大海,境界风动,转识浪起”中的“识”与“十二缘起”中“行缘识”的“识”,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23 关于“判教”,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24 关于佛教的修行,理解错误的是?(多选)
25 如何学习佛陀三时教法,才是最方便、最善巧、最了义的?(多选)
26 关于空性与佛性,以下理解错误的是?(多选)
27 这一次《楞伽经导读》课程选择实叉难陀的译本作为我们的基本读本的原因和内涵是什么?(多选)
28 对学习梵文和理解佛法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29 对经文开头的“如是我闻”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30 “如是我闻,一时……”对这句话中“一时”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31 佛经中经常出现“菩萨摩诃萨”,以下对“菩萨摩诃萨”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32 对“识”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33 佛陀三时教法的四个支柱是什么?(多选)
34 如何才能在学习唯识时避免“入海算沙”? (多选)
35 五法包括哪些?(多选)
36 三自性包括哪些?(多选)
37 关于“闻法不厌足”的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38 依照达摩祖师的教诲,禅宗是否开悟见道、是否明心见性,印证的经典是《楞伽经》。
39 达摩祖师对慧可说:“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就是我看你们汉地,只有这部经,修行者依此而行,能够自己获得解脱。
40 达摩祖师还说:“吾观震旦,所有经教,唯楞伽,可以印心”。禅宗用《楞伽经》来印证是不是明心见性,是不是见道大悟。
41 在十二缘起当中的“行缘识”的“识”,跟《楞伽经》当中的藏识、转识的“识”是同一个法义。
42 《解深密经》中的判教,是佛亲口所说。
43 佛教史上有修行、有信仰的大师,大多都很有理论水平。
44 禅宗祖师达摩给二祖慧可一部《楞伽经》,给的那部《楞伽经》,就是求那跋陀罗的译本。
45 实叉难陀的译本与现存梵文原本完全一致。
46 中观就是“四重二谛的权便中观与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这两个道理。
47 佛陀三时教法是由“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四个道理组成。
48 今天很多学唯识的人,都是在那里入海算沙,堕于无数的无穷无尽的种种的名言之中不能自拔。
49 入海算沙的原因就是没有搞清楚佛法的体系,没有抓住佛法的教理体系的纲领。
50 八识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51 努力地学习“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就可以很好地了知“境界自心现”这个法义。
52 “境界自心现”是三时教法的核心。
53 见到真如和最终证得真如是没有区别的。
54 “增益”,梵文就是samāropa,“损减”,梵文是apavāda。
55 佛陀纠正我们凡夫增益的错误和损减的错误,就叫破增益和补损减。
56 补损减,是我们这些凡夫学佛、修行的重头戏。
57 在《楞伽经》当中出现的这个“心”字,在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的是圣者心,而不是凡夫心。
58 佛经汉语的“心”字,其实它对应着两个不同的梵文词,一个是citta,一个是hṛdaya。
59 citta这个梵文词表示精神活动;hṛdaya它的本意是心脏,引申义是指一种理论的核心要点。
60 七地菩萨能够获得佛的“手灌其顶”的加持。
61 十地菩萨就是即将成佛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