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08/课后自测”的版本间差异
小 (导入1个版本) |
小 (Admin移动页面楞伽经课后自测008至楞伽经导读008/课后自测,不留重定向:文本替换 - 替换“楞伽经课后自测008”为“楞伽经导读008/课后自测”) |
(没有差异)
|
2020年12月23日 (三) 10:56的版本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008
一、填空题
1、“自所得( )证法,非诸外道( )邪见”,不是那些个佛教之外的修行者们,依靠他们的思辨、想,这样的见解所能领受的境界。
2、二乘指的是( )乘和( )乘通俗的称之为( )乘。
3、“自所得圣智证法”就是用通过自己的修行获得的内在的( )去亲证的法。
4、二时教法和三时教法最根本的差异就在于佛陀说法的( )不同:二时教法佛陀( )于( )向凡夫说法;而三时教法佛陀是( )于( )向凡夫说法,这就是差别。
5、“境界自心现”,在《楞伽经》当中的这个“心”,既表示( )也表示( )。
6、在《楞伽经》中,在三时教法当中,它是立足于( )而说的凡夫心,不是立足于( )而讲的凡夫心。
7、《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的“心”,是立足于( )境界而说,而《楞伽经》说“心的显现”与“境界自心现”的“心”是立足于( )境界而说。
8、注意三时教法中讲的( )是圣者能见,它不是我们当下凡夫自己所见的自己的这个( )的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9、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要害,这一讲的重点是( )不同。
10、造成中观与唯识相互误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这两套名言系统的( )——其实就是佛陀说法的( )不同。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