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照经文,“法与非法差别相者,当知悉是相分别故”,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2 对照梵文本,经文“何者是法?所谓二乘及诸外道,虚妄分别说有实等为诸法因”,可以分为三段来解释。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理解是正确的?
3 依照经文,“如是等法应舍应离,不应于中分别取相”,中的“相”,梵文是lakṣaṇa,就是外相。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应舍离怎样的法,不应于中分别取相?
4 依照经文,“见自心法性,则无执著”,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怎么才能做到不执著所分别的法的相呢?
5 依照经文,“瓶等诸物,凡愚所取,本无有体。诸观行人,以毗钵舍那如实观察,名舍诸法。”其中,“毗钵舍那”表示禅定,修禅定也可译作修智观;“诸观行人”指的是登初地到七地的修行者。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何为修行者的“如实观察”?
6 依照经文,“诸观行人,以毗钵舍那如实观察,名舍诸法”,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何为“舍诸法”?
7 依照经文,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什么是“非法”呢?
8 依照经文,“如实见者,若有若无如是境界彼皆不起,是名舍非法。复有非法,所谓兔角、石女儿等,皆无性相,不可分别,但随世俗说有名字,非如瓶等而可取著,以彼非是识之所取,如是分别亦应舍离”,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什么是“舍非法”呢?
9 依照经文,“汝言过去,但是分别,未来亦然”,佛陀在这里说,过去、现在、未来这个时间是凡夫虚妄分别的产物,也就是时间其实是假的。佛陀为什么在回答完罗婆那王关于法与非法的问题之后,首先就提出时间是虚妄分别这件事呢?
10 佛陀在很多经中说,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也就是修行成佛是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该如何理解佛陀这样说法的目的呢?
11 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即生成佛,见性成佛,凡此种种让众生纠结,更引起不同教派之间比较谁高谁低的争论。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何看待这种争论?
判断题 每题1分;
1 “如是一切皆是分别,不能了知阿赖耶识无差别相”,这里的“相”,指的是外相,梵文是lakṣaṇa。
2 不仅凡夫虚妄分别所行境界有法与非法差别之相,即使是见道后的修道位的修行者,在观行时,自智所证境界也还有差别,这是在说初地到七地的修行。
3 转染成净之后,从七地登八地的重要特征,就是彻底泯灭差别。
4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在破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