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有人认为,佛陀三时教法解构了世俗因果,又建立胜义因果,这是自找麻烦,如果保留世俗因果,也就不需要再来建立胜义因果,这样多简单。为什么保留世俗因果是坚决不可以的?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的二时教法,为什么不能只在二谛上讲中观?
3 准确理解佛陀三时教法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准确理解阿赖耶识。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哪些是学习、理解阿赖耶识的要点?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阿赖耶识四要点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离诸杂染”表示不再熏习杂染种子了。如何才能不再熏习杂染种子?
6 依照经文,立足圣者境界,佛经用“离诸杂染,证唯自心,住无分别”来强调什么?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修行五位的二分法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区分凡圣,在《楞伽经》当中,常用五位的“三分法”来细致表达修行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修行五位的“三分法”是如何划分的?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修行五位中第一阶段的见道位之前的凡夫位的特征是什么?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修行五位中第二阶段的初地到七地的特征是什么?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修行五位中第三阶段的八地到成佛的特征是什么?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教说无相是有两重无相,无外相(无nimitta)和无似相(无ābhāsa)。以下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1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于修行五位三阶段的不同特征的总结,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判断题 每题1分;
1 说阿赖耶识是圣者能见的一分真实,也仅仅就是从圣者能见的角度,说阿赖耶识是真实,阿赖耶识绝不是圣者——佛陀证悟的真正的真实性。
2 佛说的空,是空凡夫以为的凡夫境界,是空凡夫认为存在而圣者认为不存在的,圣者能见的阿赖耶识不在空的范畴。
3 立足圣者境界,阿赖耶识虽然不能空,但阿赖耶识毕竟是凡夫的错误认识所积淀的,因此空虽不能空,必须得转——转识成智,这是佛陀三时教法的殊胜。
4 《楞伽经》中的经文“离诸杂染,证唯自心,住无分别”,是见道位之前资粮位、加行位菩萨的修行。
5 佛教说无相是有两重无相,无外相(nimitta)和无似相(ābhāsa),无外相而见道登初地,无似相而由七地登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