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110/课后自测

来自楞伽经导读
Admin讨论 | 贡献2022年3月8日 (二) 11:03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楞伽经导读》测试题110= =='''一、填空题'''== == '''二、在线测试题''' == === '''选择题 '''=== <hr class="">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quiz display=simple > { 依据经文“大慧!色谓四大及所造色,此各异相。受等非色。大慧!非色诸蕴犹如虚…”)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楞伽经导读》测试题110

一、填空题

二、在线测试题

选择题


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依据经文“大慧!色谓四大及所造色,此各异相。受等非色。大慧!非色诸蕴犹如虚空,无有四数。大慧!譬如虚空超过数相,然分别言此是虚空。非色诸蕴亦复如是,离诸数相,离有无等四种句故。数相者,愚夫所说,非诸圣者”,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受、想、行、识四蕴,不是有质碍的物质存在。
B、虚空不能数,虚空也是被妄想分别为虚空。
C、受、想、行、识如虚空一般,并不能数,也就是并不能数出四个蕴。
D、受、想、行、识四蕴远离有无、远离四句,是被愚夫们说可以数数,圣者不数。

2 依据经文“诸圣但说如幻所作唯假施设,离异不异,如梦如像。无别所有,不了圣智所行境故,见有诸蕴分别现前。是名诸蕴自性相。”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诸蕴自性相”理解正确的是:

A、所谓蕴,圣者认为不过如同幻术师的幻术所成,只是假名安立。
B、诸蕴远离异与不异的二边,如梦、如镜子中的人像。
C、诸蕴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真实存在。
D、蕴其实与阿赖耶识这个“所依”没有区别,只不过是分别而显现。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对经文“大慧!如是分别,汝应舍离。舍离此已,说寂静法,断一切刹诸外道见,净法无我,入远行地,成就无量自在三昧,获意生身,如幻三昧、力、通、自在皆悉具足,犹如大地普益群生。”理解正确的是哪些?

A、佛陀说,舍离了诸蕴的分别,就应该宣说寂静法。
B、“寂静法”也译作“寂静空法”或“空寂法”,就是清除凡夫的增益,领受凡夫境界根本无生之法。
C、为断除外道见解而在一切众会之中,宣说一切法空寂无生,以此证“法无我”而清静,入菩萨第七地远行地,成为无量三昧自在者。
D、进而获证意生身,从而得如幻三昧、力、神通和自在,如同大地一般供养一切众生。

4 依照经文“复次,大慧!涅槃有四种。何等为四?谓诸法自性无性涅槃,种种相性无性涅槃,觉自相性无性涅槃,断诸蕴自共相流注涅槃。大慧!此四涅槃是外道义,非我所说。”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第一种“诸法自性无性涅槃”,就是以为证得了凡夫境界的事物的自性不存在,就是涅槃。
B、第二种“种种相性无性涅槃”,就是以为证得了凡夫境界种种事物的外相不存在,就是涅槃。
C、第三种“觉自相性无性涅槃”,就是以为证得了能觉知凡夫境界的事物的自相不存在,就是涅槃。
D、第四种“断诸蕴自共相流注涅槃”,就是以为证得了对于诸蕴断除了其自共相的相续,就是涅槃

5 依照经文“大慧!我所说者,分别尔炎识灭名为涅槃。”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分别尔炎识灭”是佛说的涅槃。
B、“尔炎”就是在凡夫虚妄分别时,误以为心外存在的事物。
C、“分别尔炎识”,就是凡夫误以为心外有事物存在的虚妄分别的识,这个识就是凡夫境界的“意识”。
D、在三时教法,意识是指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时,表现出来的分别的功能。

6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以下对佛陀所说的涅槃,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佛陀所说的“涅槃”,是“分别尔炎识灭名为涅槃”。
B、佛陀所说的“涅槃”,是“证得分别的意识的转灭”。
C、佛陀说分别的意识的转灭才是我说的涅槃,“转灭”梵文vyāvṛtti,是“以转而灭”的意思。
D、佛陀所说的涅槃是“分别尔炎识灭”,这里的“分别尔炎识灭”就是压制意识不生起。

7 依照经文“大慧!以彼为因及所缘故,七识得生。大慧!意识分别境界起执著时,生诸习气,长养藏识。由是意俱我、我所执,思量随转,无别体相,藏识为因为所缘故。”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其他的七个识是以意识为因和所缘而生起。
B、第六识”意识“是以执著种种外境而生起,并以此熏习下的杂染习气种子,滋养第八识”阿赖耶识“。
C、第七识“意”伴随着执著我与我所,并没有随转而起,区别于意识的另外形态。
D、第七识“意”没有区别于意识的独立体性,是以阿赖耶识为因和所缘。

8 依照经文“执著自心所现境界,心聚生起,展转为因。大慧!譬如海浪,自心所现境界风吹而有起灭。是故,意识灭时,七识亦灭。”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由于执著“自心所现”的外境,圣者能见的凡夫心,也就是阿赖耶识聚合而生起。而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现行,又生起对“自心所现”外境的执著。这两者展转相互为因。
B、阿赖耶识杂染种子和心外的外境之间,两者展转相互为因。
C、正如“自心所现”境界之风,吹动海浪有起有灭,就是藏识大海、境界风动、转识浪起。
D、以第六意识的转灭,其他七个识也就转灭。

9 依照经文“我不以自性,及以于作相,分别境识灭,如是说涅槃。”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佛陀不以事物是否有自性为涅槃。
B、佛陀不以觉知事物的自相是否存在作为涅槃。
C、佛陀也不以断除自共相的相续为涅槃。
D、佛陀以分别为因的识,即意识的“转灭”入涅槃。

10 依照经文“如大瀑流尽,波浪则不起,如是意识灭,种种识不生。”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A、阿赖耶识中的杂染种子如同大洪水尽,意识的波浪就不生起。
B、杂染种子没有了,就没有了现行,就生不起意识的波浪,如此意识转灭,其他的识也就“寂灭”而不再生起。
C、“意识灭”就是压制意识不生起。
D、阿赖耶识中杂染种子灭尽就是“转染成净”了,不生起现行,这时表现为杂染种子现行时的分别的功能的意识也就灭了。


判断题


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五蕴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

正确
错误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诸法自性无性涅槃、种种相性无性涅槃、觉自相性无性涅槃、断诸蕴自共相流注涅槃”这四种涅槃是佛所说的涅槃。

正确
错误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在这里说的“意识灭”,不是压制意识不生起,而是通过“转染成净”的修行,使得没有杂染种子的现行,从而意识灭,就是“以转而灭”。

正确
错误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意识为心因,心为意境界,因及所缘故,诸识依止生。”是说意的依止处,是以心为因和所缘,心的因是所依的意识。

正确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