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导读022/内容提要
《楞伽经》导读022——1-03-09再谈因果
内容提要
一、只有胜义因果,没有世俗因果
佛陀三时教法是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见道之后的登地菩萨,观凡夫境界就是虚妄分别,除了虚妄分别,什么都没有。因此圣者认为凡夫境界的因果,就只可能建立在展现与强化这个虚妄分别的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的熏习与现行上,不可能建立在凡夫误以为的世间种种事物上。因为圣者认为凡夫误以为的世间事物压根就不存在,存在都不存在,怎么能建立因果关系呢?所以只有胜义因果,没有世俗因果。
二、世间如梦,为何不能作恶?
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对世俗因果的解构,都是完全彻底、不留死角的,三时教法更殊胜的是同时建立了胜义因果。因为只解构世俗因果,不建立胜义因果,对于有些凡夫会有副作用。有些凡夫会认为,既然世间如梦,全是错觉,那为什么要做善事而不能做恶事呢?行善作恶全是错觉,作恶又有何妨?!三时教法建立了胜义因果就是告诉凡夫,虽然世间如梦,但是梦中行善的错觉熏习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种子现行时就会导致做美梦的错觉。梦中作恶的错觉熏习阿赖耶识杂染种子,种子现行时就会导致做恶梦的错觉。虽然美梦、恶梦全是梦,全是错觉,但是在梦醒之前,地狱错觉与天道错觉对于凡夫的感受而言还是苦乐分明的。因此对于未醒凡夫还是要尽可能行善,而不要作恶。
三、恶取空与断灭见
二时教法是立足于凡夫境界而说法,在彻底解构凡夫境界的时候,必定把凡夫境界的因果也解构掉了,也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也空。但是二时教法在解构掉世俗因果的同时,又不能像立足于圣者境界而说法的三时教法那样,建立起如同胜义因果的那样的因果,问题就严重了。随着二时教法对凡夫境界的解构,空、空、空、一路空下去,最后把因果也空了。有些凡夫就会认为既然一切皆空,因果也空,那行善作恶都是空,那杀人、放火、抢银行又有何妨?!有人就把有些凡夫听了一切皆空之后,就会去作恶,叫做堕入“恶取空”;把听了一切皆空,因果也空之后就去作恶,叫做堕入“断灭见”。
一千五百年来,传承佛陀二时教法的中观学者们,一直处于对恶取空、断灭见的恐惧与防范之中。大根性的众生听了二时教法一路空下去,空到因果也空,因而证空性、见实相,登地作圣位菩萨。可是小根性的众生听了二时教法,一路空下来,空到因果也空,而得到的结果是无恶不作,堕入恶趣。为什么对于不同根性的众生,二时教法造成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呢?这就是二时教法是立足于凡夫境界而说法的这个立足点决定的。因为这个立足点就使得二时教法体系无法建立如同三时教法体系的胜义因果。因此二时教法与三时教法相比,覆盖、摄受的众生的范围就要小。《解深密经》里说二时教法是佛陀为“惟为发趣修大乘者”说,就是仅仅是给那些能够发起真实菩提心的修行者说的,也就是给那些根器大的众生说的。而三时教法《解深密经》里说,是佛陀为“普为发趣一切乘者”说,就是三时教法的听众,不管根器大小都可以听受。
四、“噫嘻龙树论,有药亦有毒,慈氏无著论,是群生甘露”
1608年,藏传佛教高僧多罗那他,撰写了一部《印度佛教史》。书中记载公元7世纪时,传承佛陀二时教法的中观学者月称,和传承佛陀三时教法的唯识学者月官,进行了一场长达7年的公开学术辩论。后来在民众当中都流传着这样的偈颂:“噫嘻龙树论,有药亦有毒,慈氏无著论,是群生甘露”。“噫嘻”是感叹词,没有意思。“龙树”是中观学派祖师,龙树论就是中观论。“有药亦有毒”,是药能够令众生解脱,但是这个法里有毒,有副作用。“慈氏无著论”,慈氏是弥勒,弥勒和无著是瑜伽行派,也就是唯识论的祖师。说弥勒、无著所传承的思想是“群生甘露”,“群生”是广大众生;“甘露”没有毒。
五、只讲二谛中观无法引领大根器众生证悟空性
过去的一千多年,一些中观学者为规避教法的副作用,选择了向凡夫见妥协的方式来弘法。最典型的就是只在二谛上对治凡夫的二边见,而说权便中观,再也不敢泯灭二边见,而说究竟中观了。二谛的世俗谛是佛陀向凡夫妥协而建立的道理,只是接引众生证空性的过程中的阶段性的善巧方便。可是后来居然把二谛的世俗谛与胜义谛组合起来当作佛陀证悟的真实,因此世俗谛就颠扑不破了。“胜义谛空,世俗谛有”,胜义谛万法皆空,不违佛说的空;世俗谛因果不空,凡夫境界的因果也保留。佛与凡夫两头不得罪,这种二谛的中观就成为了中观的主流。
这种脚踩着佛与凡夫两只船的二谛中观是接引末法时期众生的方便。在《金刚经导读》课程中讲了四重二谛,就是平滑解构、次第消融凡夫实有见的巨大的方便善巧。但是不能因为讲二谛权便中观,而忽略了泯灭二边的究竟中观。究竟中观泯灭凡夫的因果,确实会有副作用,但它又确实是引领大根器众生证悟空性的非常殊胜的法门,所以副作用的代价是值得付的。如果不讲究竟中观,就不能空的彻底,甚至把空性理解成性空,而无法引领着大根器众生去证悟空性。更严重的是,目前的状况还不仅是忽视究竟中观的问题,而是把究竟中观当作恶取空和断灭见来批判,这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经文部分
samanantaraprativibuddhe parāvṛttāśraye svacittadṛśyamātrādhigame ’vikalpapracārasthitasya laṅkādhipateḥ pūrvakuśalamūlasaṃcoditasya sarvaśāstravidagdhabuddher yathātathyadarśanasyāparapraṇeyasya svabuddhivicālanakuśalasya tarkadṛṣṭivyapetadarśanasyāparapraṇeyasya mahāyogayogino mahāviśvarūpadhāriṇa upāyakauśalyagatiṃgatasya sarvabhūmyuttarottarasvalakṣaṇādhigamanakuśalasya cittamanomanovijñānasvabhāvavivekaratasya trisaṃtativyavacchinnadarśanasya sarvakāraṇatīrthyavyapetabuddheḥ tathāgatagarbhabuddhabhūmyadhyātmasamāpannasya sthitabuddhabuddher gaganād adhyātmavedyaśabdam aśrauṣīt |
【菩譯】爾時羅婆那十頭羅刹楞伽王,見分別心過,而不住於分別心中。以過去世善根力故,如實覺知一切諸論,如實能見諸法實相,不隨他敎善自思惟覺知諸法,能離一切邪見覺知,善能修行如實行法,於自身中能現一切種種色像,而得究竟大方便解。善知一切諸地上上自體相貌,樂觀心、意、意識自體,見於三界相續身斷,離諸外道常見,因智如實善知如來之藏。善住佛地內心實智,聞虛空中及自身中出於妙聲,而作是言:
【實譯】時楞伽王尋卽開悟,離諸雜染,證唯自心,住無分別,往昔所種善根力故,於一切法得如實見,不隨他悟,能以自智善巧觀察,永離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爲修行師,現種種身,善達方便,巧知諸地上增進相,常樂遠離心、意、意識,斷三相續見,離外道執著,內自覺悟,入如來藏,趣於佛地,聞虛空中及宮殿內咸出聲言:
【菩译】尔时罗婆那十头罗刹楞伽王,见分别心过,而不住于分别心中。以过去世善根力故,如实觉知一切诸论,如实能见诸法实相,不随他教善自思维觉知诸法,能离一切邪见觉知,善能修行如实行法,于自身中能现一切种种色像,而得究竟大方便解。善知一切诸地上上自体相貌,乐观心、意、意识自体,见于三界相续身断,离诸外道常见,因智如实善知如来之藏。善住佛地内心实智,闻虚空中及自身中出于妙声,而作是言:
【实译】时楞伽王寻即开悟,离诸杂染,证唯自心,住无分别,往昔所种善根力故,于一切法得如实见,不随他悟,能以自智善巧观察,永离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为修行师,现种种身,善达方便,巧知诸地上增进相,常乐远离心、意、意识,断三相续见,离外道执著,内自觉悟,入如来藏,趣于佛地,闻虚空中及宫殿内咸出声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