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O字选项)每题2分;多选(口字选项)每题2分;判断题 每题1分
提交后显示正确答案及部分解释,正确为绿色,错误为红色,底部显示得分/总分
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尔时世尊普观众会,以慧眼观,非肉眼观”,这时佛陀用智慧,而不是肉眼观照一切到会的众生,智慧观照与肉眼观看有什么区别?
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如师子王奋迅回盻,欣然大笑”,梵文词vijṛmbh译为“奋迅回盻”,表示睡醒后非常振奋的张开大嘴的样子。这句经文在形象的描述哪些内容?
3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于其眉间、髀胁、腰颈及以肩臂、德字之中,一一毛孔皆放无量妙色光明,如虹拖晖,如日舒光,亦如劫火猛焰炽然”,“德字”梵文是śrīvatsāt,指胸前的“卍”字吉祥符,对这句经文法义理解正确的有哪些?
4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时虚空中梵、释、四天,遥见如来坐如须弥楞伽山顶欣然大笑,尔时诸菩萨及诸天众咸作是念:‘如来世尊于法自在,何因缘故,欣然大笑,身放光明,默然不动,住自证境,入三昧乐,如师子王周回顾视,观罗婆那念如实法?’”,如何正确解读这段经文?
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先受罗婆那王请,复知菩萨众会之心,及观未来一切众生,皆悉乐著语言文字,随言取义而生迷惑,执取二乘、外道之行”,大慧菩萨先前受到罗婆那王的祈请,知晓各位菩萨们心中的想法,代表大家向佛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大问题是什么?
6 《金刚经导读》课程当中,用“四重二谛”次第消融、平滑解构模式,解构凡夫自以为的真实世界。修习佛陀二时教法破增益的四句修法口诀,又叫做“四有四无无障碍观”:“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如何正确理解这四句口诀?
7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或作是念:‘世尊已离诸识境界,何因缘故欣然大笑?’为断彼疑而问于佛”,如何正确理解这句经文?
8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即告言:‘善哉,大慧!善哉,大慧!汝观世间,愍诸众生于三世中恶见所缠,欲令开悟而问于我。诸智慧人为利自他,能作是问”,依照经文,大慧为什么要向佛陀提问?
9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 “大慧,此楞伽王曾问过去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二种之义,今亦欲问,未来亦尔,此二种义差别之相,一切二乘及诸外道皆不能测”,佛陀说罗婆那王过去、现在、未来都在问佛有关两种法的问题,如何正确理解“二种之义”?
10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尔时如来知楞伽王欲问此义,而告之曰:‘楞伽王,汝欲问我,宜应速问,我当为汝分别解释,满汝所愿,令汝欢喜’”,对这句经文理解正确的有哪几项?
11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佛陀认真解答罗婆那王关于“二种之义”的问题,目的是要令听闻者用智慧做到哪三件事?
12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能以智慧思惟观察,离诸分别,善知诸地,修习对治,证真实义,入三昧乐”,佛陀为罗婆那王回答这个问题,目的就是能用智慧做到三件事,这“三件事”指的是什么?
13 在喜马拉雅《金刚经导读》课程当中,佛陀二时教法破增益的四句修法口诀:“只有相互依存,没有独立存在;只有相似相续,没有常一不变;只有能诠名言,没有所诠实义;只有‘离言空性’,没有丝毫法生”,又叫做佛陀二时教法的“四有四无无障碍观”。
14 有人说《楞伽经》是对十地菩萨所讲的,我们不是这本经典所对的根器,我们作为凡夫是听不懂、学不了《楞伽经》的,现在学习《楞伽经》,只不过是混个脸熟,先结个法缘而已。这是根本没有读懂《楞伽经》的人的大错特错的谬论。
15 基于《楞伽经导读》课程内容,“思惟观察,离诸分别,善知诸地,修习对治,证真实义,入三昧乐”,这二十四个字概括了,从凡夫到成佛整个的修行的过程:第一件事,思惟观察,离诸分别,这是凡夫在资粮位和加行位的修行;第二件事,善知诸地,修习对治,这是见道后从初地到七地的修行;第三件事,证真实义,入三昧乐,这是登八地之后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