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我与法我”的版本间差异

大小无更改 、 2021年2月20日 (六) 22:13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导入1个版本)
讨论 | 贡献
(文本替换 - 替换“叫作”为“叫做”)
 
第2行: 第2行:
当佛陀解构我们自以为的真实的时候,为了解构的方便,佛陀首先要把我们凡夫所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要分分类,也就是解构的时候要有明确的对象,要把我们凡夫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分成几块,先解构什么,后解构什么?这样思路才清晰,修证才有次第。在佛法体系里,对凡夫所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划分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简洁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它分为两类,分别起名叫“人我”和“法我”。
当佛陀解构我们自以为的真实的时候,为了解构的方便,佛陀首先要把我们凡夫所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的世界要分分类,也就是解构的时候要有明确的对象,要把我们凡夫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世界分成几块,先解构什么,后解构什么?这样思路才清晰,修证才有次第。在佛法体系里,对凡夫所执着的自以为的真实世界的划分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最简洁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它分为两类,分别起名叫“人我”和“法我”。


什么是人我?我们此时此刻作为一个凡夫,在我们凡夫心中,那个真实的世界是什么?作为一个凡夫,你会认为,自己内在的主观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真实存在,而且是不变的,独立的。也就是我从一生下来,我是个婴儿,后来是个少年,到青年,到壮年,到老年,以至死去,在这几十年人生当中,我的肉体可以变,我什么都可以变,但是内在的主观精神的世界,总没有变—上幼儿园的是我,上中学的是我,读大学的是我,现在工作挣钱的是我,有一天死了,还是我死了。我们死死地执着的这个内在主观精神的世界的真实的存在,佛教称为“人我”。我们对人我的执着,佛教就叫作“人我执”。
什么是人我?我们此时此刻作为一个凡夫,在我们凡夫心中,那个真实的世界是什么?作为一个凡夫,你会认为,自己内在的主观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真实存在,而且是不变的,独立的。也就是我从一生下来,我是个婴儿,后来是个少年,到青年,到壮年,到老年,以至死去,在这几十年人生当中,我的肉体可以变,我什么都可以变,但是内在的主观精神的世界,总没有变—上幼儿园的是我,上中学的是我,读大学的是我,现在工作挣钱的是我,有一天死了,还是我死了。我们死死地执着的这个内在主观精神的世界的真实的存在,佛教称为“人我”。我们对人我的执着,佛教就叫做“人我执”。


当一个凡夫执着了内在主观精神的我的存在的时候,即人我存在的时候,就一定会攀缘着主观内在精神世界之外的一个世界。内在主观精神的世界,一定要依托着主观内在精神世界之外的一个外在客观的物质世界而存在。比如说,对人而言,内在主观精神的我,人我,要依托着一个肉体而存在,而这个肉体要依托于这个世界、这个地球而存在。所以当我们凡夫执着于有一个内在主观精神的我—人我—的存在的时候,就一定会产生第二个执着,就会认为在内在主观精神的我之外,一定有一个外在客观物质世界作为它攀缘和生存的依托对象。这个外在客观物质的世界,佛教就称为“法我”;对这个世界的执着,就叫“法我执”。
当一个凡夫执着了内在主观精神的我的存在的时候,即人我存在的时候,就一定会攀缘着主观内在精神世界之外的一个世界。内在主观精神的世界,一定要依托着主观内在精神世界之外的一个外在客观的物质世界而存在。比如说,对人而言,内在主观精神的我,人我,要依托着一个肉体而存在,而这个肉体要依托于这个世界、这个地球而存在。所以当我们凡夫执着于有一个内在主观精神的我—人我—的存在的时候,就一定会产生第二个执着,就会认为在内在主观精神的我之外,一定有一个外在客观物质世界作为它攀缘和生存的依托对象。这个外在客观物质的世界,佛教就称为“法我”;对这个世界的执着,就叫“法我执”。
BK、BW、FW、JC、JM、L2、L4、LF、LK、MAIN、QA、V0、VF、ZY、行政员用户查核员评论管理员界面管理员监督员管理员、writer
4,762

个编辑